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生物质材料主要是指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等物质。农作物秸秆属于典型的生物质资源,生物质资源有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如运用物理、化学或酶的方法对原秸秆进行处理,改善纤维素原有被膜性差、耐机械性差等缺陷并且赋予其新的特殊功能特性,使其在食品、造纸、塑料、纺织、日化、医药等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石化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以可再生生物资源为基础原料,充分利用生物质合成各种材料是今后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也是世界各国寻求可再生资源替代石化资源的重要和必要的途径。
“十二五”期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年均增长接近20%,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成长活力的产业之一。“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要开发生物质能源,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朝阳产业。我们要加快制定有利于生物质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大力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以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空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我国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本世纪头20 年,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十分严峻。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开发的改性纤维素以其低廉的价格、优良的特性、丰富的原料以及绿色可降解性,可广泛用于纺织工业、农业保水剂、石油钻井助剂、酶制剂行业以及生物肥料等,不仅可使农业废弃物高值化,而且将改变目前海藻酸钠印花糊料和农业高分子保水剂因价格昂贵和不可降解而不能被广泛应用的局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1.2 市场前景
生物质产品由于具有生产过程中无污染和产品可降解等特性,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该产业的发展,美国国会于2000年6月通过了《生物质研究法案》,开展利用生物质获得燃料、动力、化学品和原料的各项相关研究,计划生物质基产品的化学制品和原料从2001 年的125亿磅(占现有美国化学品用量总量的5%),增加到2010年的12%、2020年的18%、2030年的25%。2002年提出了《生物质技术路线图》,计划2020年使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产品较2000 年增加20倍,达到能源总消费量的25%(2050 年达到50%)。日本内阁于2002年12月27日通过了《日本生物质综合战略》,资源作物作为能源和产品的原料将得到灵活应用,具体要求碳素量换算为废弃物类生物质80%以上可利用。
传统的以石化资源为原料的精细化学品,不仅浪费大量的石化资源,还会造成很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中国年产1500 万吨各类塑料制品,为此要消耗数以千万吨的宝贵的轻油资源和大量天然气,而且每年还要形成约500万吨的几百年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特别是对农业至关重要的塑料薄膜,每年生产使用150万吨,基本上不能回收,大部分残留于农田,破坏土壤结构,污染环境。目前,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可再生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1500亿吨,但目前的利用率还不到总量的5%。面对这一巨大的自然资源宝库,全世界都在力求开发和拓展生物质材料的应用范围。《今日美国》2001年2月1日的一篇文章中说,农田作物有可能逐渐取代石油成为获得从燃料到塑料的所有物质的来源,“黑金”也许会被“绿金”所取代。
在我国,以农作物秸秆为基材的生物质产业刚刚起步,生物质产业的工艺、设备和产业化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间有较大差距,但在生物质利用的关键技术,如木质纤维素水解、微生物利用、生物反应器与产品提纯技术等方面已取得重大进步,显现出无限生机。生物质精细化学品经过20余年的培育和发展,目前正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在世界范围受到关注、可规模生产的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精细化学品和糖基生物质精细化学品等。
近30年是生物质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生物质化学品作为新型绿色生物质材料,将会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推广和应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该项目生产规模大、技术起点高、产品附加值高、研发能力强,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1.1.3 技术分析
农作物在收获时即进行分离,秸秆用稀酸预处理,使大部分半纤维素水解成糖,水解物料作为原材料进行吸附剂生产。
1.1.4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享有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优惠政策。另外,和龙市可叠加享受国家西部开发、沿边开发开放、民族贸易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等重点扶助政策,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了诸多政策优惠。
2、区位优势
和龙位于东北亚经济圈腹地,地处长白山旅游环线,铁路公路民航四通八达,距长白山天池176公里,距延吉机场70公里,境内设有南坪、古城里两个国家级陆路口岸。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穿境而过,内接辽吉黑蒙、外联日俄朝韩,占据了东北亚经济圈中的关键节点。
3、技术优势
本产品由于采用混合发酵的方式,因此生产环节相对较少,管理成本较低,生产成本的可控程度高。
4.人才优势
延边州现拥有延边大学、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和龙市职业高中等大中专院校24个,每年可为相关行业培养众多人才。和龙市毗邻朝鲜,朝鲜劳动力资源储量充足,用工成本较低,茂山郡人口约为13万人,清津市人口约为70万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龙已与朝鲜继承、大庆、绫罗岛多家贸易会社签订用工协议,可引进朝鲜劳动力近万名。
5、产业基础优势
和龙市每年产生的作物秸秆约50 万吨以上,其中被用做日常生活燃烧利用的不足1/3,剩余的一般直接焚烧处理。秸秆中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可以为该项目提供充足的原材料资源。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 产品方案及规模
项目年处理农作物秸秆5万吨。
1.重金属吸附剂料生产线1条,年产2000吨生物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2.缓释保水剂生产线1条,年产1000吨缓释保水材料;
3.石油钻井助剂生产线1条,年产5000 吨石油钻井助剂;
4.纤维素酶制剂生产线1条,年产1000吨纤维素酶制剂;
5.FAM绿化生物质材料生产线1条,年产5万吨FAM绿化生物质材料。
产品包装规格分为50kg 塑料编织袋、25kg牛皮纸袋和10kg牛皮纸袋三种规格。
1.2.2 建设内容
1.项目选址:吉林省和龙市城区北侧工业集中区
2.项目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建设主生产车间4座,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新建综合仓库1座,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新建生产研发楼1座,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新建综合办公楼1座,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员工宿舍,建筑面积共计2000平方米;其他设施建设20000平方米。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费用名称 | 投资额 | 占总投资的比例% | 备注 |
1 | 建设投资 | 9600.00 | 64.42 | |
2 | 建设期利息 | 403.00 | 2.70 | 资本化利息 |
3 | 流动资金 | 4900.00 | 32.88 | |
| 项目总投资(1+2+3) | 14903.00 | 100 |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指标 | 备注 |
1 | 营业收入 | 万元/a | 16900.00 | 正常年 |
2 | 利润总额 | 万元/a | 4400.00 | 正常年 |
3 | 投资利润率 | % | 30 | 所得税后 |
4 | 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 | a | 4.4 | 包括建设期1年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延边州以及和龙市的相关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本项目的建设能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生产出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改性纤维素及生物质衍生产品,如:农用保水剂、石油钻井助剂、纤维素酶和生物肥料等,实现农作物秸秆的“变废为宝”,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1.5 项目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其他方式可面谈。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技术,其它方式可面谈。
1.7 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和龙市城区北侧工业集中区,占地面积60000㎡。
1.8 项目进展情况
正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和龙市工业集中区
地址:吉林省和龙市城区北侧
法人代表:陈航发(管委会主任)
2.2概况:
和龙市工业集中区于2005年9月经省、州政府批准设立,成为我州早起批准成立的集中区之一。园区位于和龙市区北部,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园区目前共有企业15家,涉及矿产、电子、医药、食品、建材、木制品等产业。
管委会主任陈航发,男,1976年出生,汉族,吉林省和龙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
2.3联系方式:
项目单位联系人:范伟
联系电话:0433-4239995
传 真:0433-4239995
邮 箱:hlsjhj@163.com
网 址:www.helong.go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