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生物有机肥是根据土壤微生态学原理和植物营养生理学原理以及现代“有机农业”的基本概念而研制的。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三大部分组成,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物质组成的主体,既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又是植物无机营养的主要来源。有机质是土壤供肥、保肥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和防止土壤板结的必要成分。微生物是土壤中活的有机体,是转化土壤肥力不可缺少的活性物质。土壤微生物直接参与土壤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养分释放,氮素固定等土壤肥力形成和发育过程。因此,向土壤中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能够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提高了土壤的肥力。特别是农作物根际土壤微生态区系的微生物活性,对植物根部营养更为重要。在根际施用微生物肥料,即可增加根层土壤中有益菌类的数量和活性。生物有机肥含有大量有机物可供有益菌类生长繁殖,能有效促进农作物根际土壤微生态区系内有益菌类的活性。这就是施用微生物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的科学原理。
生物有机肥中的微生物在其发酵和土壤内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赤霉素和细胞激动素类物质,这些物质在与植物根系接触后,会刺激作物生长,调节作物新陈代谢,从而产生增产效果。生物有机肥中的微生物在植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形成优势菌,抑制和减少了病原菌的繁殖机会,有的还具有拮抗病原菌的作用,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生物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一定量的速效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养分比较全面。其中的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活动后,可不断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因而肥效持久。丰富的有机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从而使土壤疏松,减少土壤板结,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气和促进根系发展,为农作物提供舒适的成长环境。
根据上述思路研制的生物有机肥用于一般农田能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又可增强地力,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土壤肥力的良性循环。如用于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则更为适合。
1.1.2 市场前景
在我国,化学肥料的推广对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多年来由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有机肥不足,各类养分比例失调,致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化学肥料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一大公害。
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8多亿亩。因化肥的长期使用,已造成肥效下降,土壤板结等弊端。据调查,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5%左右,其余部分被土壤固定或淋溶造成水体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加之化肥是一种高耗能产品,受原材料涨价因素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很大。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生物有机肥用量已占到肥料总用量的50%。在我国,若微生物肥料能占到化肥使用量的10%,其市场容量将达到1800万吨,而我国目前生物有机肥年产量约60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生物有机肥原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而且生产所需投资远地于化肥生产。产品价格低于化肥,极具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节约能源和减少化肥使用,保护生态环境,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当前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问题,许多国家都将发展微生物肥料作为解决这一世界性问题的重要方法,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对生物有机肥的兴趣越来越大,生物有机肥正面临着走出国门的机遇。
目前禽畜粪便处理和秸秆利用的形式主要有直接还田,机械处理和厌氧发酵等三种。其中直接还田由于用肥有季节性,而禽畜粪便随时在排出,不可能随时还田,且在堆存、转运时造成移地污染,而厌氧发酵(沼气池发酵),因投资较大,以及沼渣沼液仍为污染源等问题也难以推广。机械处理能大量快速处理禽畜粪便和秸秆,实行工厂化生产,但终因设备投资大、耗用能源大而难以为继。
采用微生物制剂处理畜禽粪便,掺入秸杆去湿即可加速高温发酵和无害化处理过程,既解决了农村和城市点源污染,又解决了秸杆焚烧或霉烂所引起的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可谓一举数得,从而做到投资少、能耗低,污染物处理快且转化为再生资源。
本项目利用各种废弃有机物,经过目标微生物菌种的处理,生成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有机肥,不但可以替代农家肥、复合肥、化肥,同样达到增产增收,提高作物品质,降低重金属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且生产出的产品是真正的有机产品。
微生物有机肥是一种含有有益微生物的活性肥料,不仅为作物提供氮源,还能提供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调节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增强抗御不良环境的能力。它还适应于各种土壤环境和农作物系列,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各类作物所需营养,投资远远低于化肥生产,且生产过程中无须消耗能源,极具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1.1.3 技术分析
本项技术就是将禽畜粪便、农作物秸杆、城市下水道淤泥、生活垃圾、食品加工业的残渣等有机废弃物作为生产原料,将各种废弃有机物经微生物多菌剂持续高温混合发酵,快速除臭,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处理,通过目标微生物多菌剂的高温发酵处理,使之成为绿色农业生产升级换代的生物有机肥,从而达到资源化的循环利用。
1.1.4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享有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优惠政策。另外,和龙市可叠加享受国家西部开发、沿边开发开放、民族贸易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等重点扶助政策,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了诸多政策优惠。
本项目属于农业项目,符合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走向,生产出的产品全部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及水产品用肥的要求,是政府重点扶持的项目。
2、区位优势
和龙位于东北亚经济圈腹地,地处长白山旅游环线,铁路公路民航四通八达,距长白山天池176公里,距延吉机场70公里,境内设有南坪、古城里两个国家级陆路口岸。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穿境而过,内接辽吉黑蒙、外联日俄朝韩,占据了东北亚经济圈中的关键节点。
3、技术优势
本产品由于采用混合发酵的方式,因此生产环节相对较少,管理成本较低,而且一旦开始发酵,不再添加任何其它天然或人工的化学成分,生产成本的可控程度大大提高。
4、人才优势
延边州现拥有延边大学、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和龙市职业高中等大中专院校24个,每年可为相关行业培养众多人才。和龙市毗邻朝鲜,朝鲜劳动力资源储量充足,用工成本较低,茂山郡人口约为13万人,清津市人口约为70万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龙已与朝鲜继承、大庆、绫罗岛多家贸易会社签订用工协议,可引进朝鲜劳动力近万名。
5、产业基础优势
和龙市总面积5069平方公里,辖8个镇、3个街道、76个行政村,总人口约22万人,目前尚未建设城市垃圾利用项目。同时,和龙市域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畜牧业发达,每年可以产生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及禽畜粪便,可作为复合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原料。
该区具备“七通一平”的基础条件(七通:供水、排水、供电、供暖、通讯网络、煤气、道路,一平:场地平整)。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 产品方案及规模
复合生物有机肥料,年生产规模为5万吨。
1.2.2 建设内容
1、项目占地面积 15000平方米,建设综合办公楼3000平方米、生产车间5000平方米、原料仓库3000平方米、成品仓库3000平方米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1000平方米。
2、建设复合生物有机肥生产线1条。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费用名称 | 投资额 | 占总投资的比例% | 备注 |
1 | 建设投资 | 15000 | 70.62 | |
2 | 建设期利息 | 1240 | 5.84 | 资本化利息 |
3 | 流动资金 | 5000 | 23.54 | |
| 项目总投资(1+2+3) | 21240 | 100 |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指标 | 备注 |
1 | 营业收入 | 万元/a | 33000 | 正常年 |
2 | 利润总额 | 万元/a | 6300 | 正常年 |
3 | 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 | a | 5.4 | 包括建设期2年 |
4 | 投资利润率 | % | 30 |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生物有机肥属于第四代肥料,较为超前,应将生产使用生物肥与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绿色家园结合起来,政府政策扶植与企业市场运作的密切配合,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1.5 项目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其他方式可面谈。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外方投资占50%,其它方式可面谈。
1.7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选址位于和龙市城区北侧工业集中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正在编制项目可研报告。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和龙市工业集中区
地址:吉林省和龙市城区北侧
法人代表:陈航发(管委会主任)
2.2概况:
和龙市工业集中区于2005年9月经省、州政府批准设立,成为我州早起批准成立的集中区之一。园区位于和龙市区北部,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园区目前共有企业15家,涉及矿产、电子、医药、食品、建材、木制品等产业。
管委会主任陈航发,男,1976年出生,汉族,吉林省和龙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
2.3联系方式:
项目单位联系人:范伟
联系电话:0433-4239995
传 真:0433-4239995
邮 箱:hlsjhj@163.com
网 址:www.helong.go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