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有林菌、林草、林药、林粮、林牧等多种形式。它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植物,进行合理种植,能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大大延伸了林业产业化的内涵,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和龙市森林覆盖率达87%,生态环境优美。繁茂的森林生态系统,为蕨菜、马兰等野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是不可多得的有机食品原产地,开发潜力巨大。这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料基础。
山野菜产品市场主要是日本、南韩和国内市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国际国内市场对纯天然无污染的山野菜需求量越来越大。野生资源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保持山野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山野菜的人工栽培业已悄然起步。
长白山山野菜资源十分丰富,不仅品种繁多,而且产量很高。因山野菜生长在野林中,没有化肥的污染,营养丰富,具有浓郁的特有鲜味。山野菜不仅受国人的偏爱,在国外也极为畅销。东北山野菜主要有:刺嫩芽(学名龙芽槐木)、薇菜(俗名牛毛广)、广东菜、蕨菜、猴子腿、大叶芹、猫爪子、燕尾菜、黄瓜香、枪头菜、龙须菜、黄花菜等。其中产量最多、销量最大的是蕨菜。山野菜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因其天然、无害、营养等特点深受各界人民的喜爱。
山野菜加工是吉林省具有特色和发展优势的产业,对确立吉林省绿色品牌大省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龙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长白山的综合优势,构筑具有长白山特色的资源转换型的经济支撑体系,在迅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恢复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使经济、社会与环境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着“以基地保资源,以资源促开发,以开发兴龙头,以龙头带基地”的原则,充分发挥长白山综合优势,提高资源转换的层次,增强产业功能,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
项目可以充分发挥长白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步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可以带领农民共同进入市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1.1.2 市场前景
山野菜是生长在山野植物群落中可供佐食的天然绿色食品,它们具有天然净化、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特点。山野菜的食用价值极高,可满足各类人群的消费需求,且具有营养、滋补、保健、纯天然、无污染等特点,确保了其真正天然生态食品的地位,完全迎合了现代消费者的心理。山野菜富含人体所需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含量比普通蔬菜高出2-8倍,有些品种富有药用保健功能。
我国各大中城市居民特别青睐长白山山野菜,把它作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每当采集季节,新货一上市即被抢购,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首先长白山山野菜口感独特可满足人们的个性要求;其次山野菜依附于山区生态系统,数量有限,难以满足较大数量的市场需求;再者山野菜采集季节性强,保鲜贮存期短,不能稳定供应市场;本项目正是针对这样的现状,采用先进的生产方法,既保持了山野菜原有的味道、色泽和营养成份,又延长了贮存期,更好地利用当地的特产资源,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山野菜加工是充分利用和龙市有机山野菜资源的精深加工项目。项目建设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农业向优质高效现代化农业转变,为农民收入增加、集体实力增强、财政收入增长开辟了新的途径。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对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中国面临着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向世界开放,虽然许多农产品会受到冲击,但山野菜将处于优势地位,前景看好。现在山野菜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西欧、美国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每年日本、韩国要从我国进口10万吨左右。国内市场1985年山野菜的销量仅为12万吨,而2006年猛增到200万吨。据统计,现在每年吉林市山野菜年销量在1500吨左右,长春3000吨以上,沈阳4000吨以上,石家庄5000吨以上。从上述国内外市场需求看,其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差距是相当大的,所以本项目的市场前景广阔。
1.1.3 技术分析
我国的山野菜加工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加工盐渍品出口日本。80年代已有玻璃瓶包装的山菜产品生产。90年代研制开发了山野菜软包装罐头。软包装罐头采用蒸煮袋真空包装杀菌而成,具有包装美观、开启方便、便于携带等优点。山野菜罐头产品主要有蕨菜、刺嫩芽、黄瓜香、猴腿菜、四叶菜、竹笋、荠荠菜、荨麻菜、黄花菜、柳蒿芽、车前菜、苋菜、滑子蘑、平菇、香菇、金针菇等。另外还有一些脱水产品如蕨菜干、薇菜干、苔干菜、香菇、姬菇、榆黄蘑、榛蘑、银耳、木耳等,脱水产品大多采用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方法进行。
1.1.4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享有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优惠政策。另外,和龙市可叠加享受国家西部开发、沿边开发开放、民族贸易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等重点扶助政策,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了诸多政策优惠。
2、区位优势
和龙位于东北亚经济圈腹地,地处长白山旅游环线,铁路公路民航四通八达,距长白山天池176公里,距延吉机场70公里,境内设有南坪、古城里两个国家级陆路口岸。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穿境而过,内接辽吉黑蒙、外联日俄朝韩,占据了东北亚经济圈中的关键节点。
3、技术优势
项目按照国家标准建设成标准食品生产厂房和食品加工生产线,严格执行标准操作程序,能够生产符合食品安全QS(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认证的山野菜加工食品。
4、人才优势
延边州现拥有延边大学、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和龙市职业高中等大中专院校24个,每年可为相关行业培养众多人才。和龙市毗邻朝鲜,朝鲜劳动力资源储量充足,用工成本较低,茂山郡人口约为13万人,清津市人口约为70万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龙已与朝鲜继承、大庆、绫罗岛多家贸易会社签订用工协议,可引进朝鲜劳动力近万名。
5、产业基础优势
和龙生态环境优良,植被完好,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市之一,被联合国开发组织确定为“中国高科技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及深加工示范区”。和龙市地处长白山区,森林覆盖率87%,由于长白山山林气候、水源、土壤条件适宜,山野菜资源丰富,有薇菜、蕨菜、刺嫩芽、猴头蘑、黑木耳等山野菜20余种,年产量达5万吨以上。
该区具备“七通一平”的基础条件(七通:供水、排水、供电、供暖、通讯网络、煤气、道路,一平:场地平整)。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 产品方案及规模
1、构建即食山野菜生产线一套。
2、年产2万吨各类即食山野菜产品。
1.2.2 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建设综合办公楼5000平方米,生产车间10000平方米,仓储及其他设施建设5000平方米。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费用名称 | 投资额 | 占总投资的比例% | 备注 |
1 | 建设投资 | 8000 | 76.22 | |
2 | 建设期利息 | 496 | 4.73 | 资本化利息 |
3 | 流动资金 | 2000 | 19.05 | |
| 项目总投资(1+2+3) | 10496 | 100.00 |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指标 | 备注 |
1 | 营业收入 | 万元/a | 20000 | 正常年 |
2 | 利润总额 | 万元/a | 3400 | 正常年 |
3 | 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 | a | 5.1 | 包括建设期2年 |
4 | 投资利润率 | % | 32 |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技术领先、节能减排、就业安置、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社会效益)
项目充分利用长白山丰富的山野菜资源开发山野菜即时产品。生产线设备具有运行平稳,性能可靠,能耗少的特点,既可组合使用,又可单机操作。项目采取公司加农户的订单模式,由公司负责组织农户集中采摘,公司保护价回收,公司负责产品的加工销售。本项目原材料供应充足,直接带动农民增收,可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本项目符合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符合区域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1.5 项目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其他方式可面谈。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外方投资占60%,其它方式可面谈。
1.7 项目建设地点
和龙市工业集中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1.8 项目进展情况
正在编制项目可研报告。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和龙市工业集中区
地址:吉林省和龙市城区北侧
法人代表:陈航发(管委会主任)
2.2概况:
和龙市工业集中区于2005年9月经省、州政府批准设立,成为我州早起批准成立的集中区之一。园区位于和龙市区北部,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园区目前共有企业15家,涉及矿产、电子、医药、食品、建材、木制品等产业。
管委会主任陈航发,男,1976年出生,汉族,吉林省和龙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
2.3联系方式:
项目单位联系人:范伟
联系电话:0433-4239995
传 真:0433-4239995
邮 箱:hlsjhj@163.com
网 址:www.helong.go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