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保健品枸杞子片,是以中医药食用同源的枸杞子为主要原料,开发生产出的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抗脂肪肝、保肝益肾、降血糖、降血脂及抑菌等功能的新型保健产品,以枸杞子为主要原料,该产品保健功能明确,制作工艺简单,工艺简单、携带方便、直接使用、酸甜可口,又有利于人体的吸收,适用人群广泛。该项目产品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新型保健产品,是理想的、天然的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本项目生产工艺成熟,技术先进,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我省中药材基地建设,推进吉林省中药现代化发展。
1.1.2 市场前景
养生保健在我国一直是构成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随着国内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自身的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自我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从目前枸杞的市场分析来看,由于枸杞具有药食两用的功效,具有滋补肾、益精明目之功效。且适合于糖尿病人食用。进入21世纪,由于当代人的保健模式由治病转向身体保健、以防为主,枸杞具有滋补、保健、提高人体免疫的功效与作用。
枸杞为落叶灌木,适应性强,产量高,国内许多地方都把发展枸杞作为发展地方经济、建立支柱产业的重要举措。除了众人熟知的宁夏枸杞,国内分布于河南、东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东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以及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各省区以及国外的朝鲜、日本、欧洲都有栽培或野生的历史。
枸杞做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近些年已经被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具备了药食同源的特性,而备受人们所推崇和接受。据测试枸杞除含蛋白质等八种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生物碱外,还含枸杞多糖、B胡萝卜素等生物活性成份。因此,枸杞在医药、保健食品领域被广泛应用,可制作饮料、口服液、含片、胶囊等产品。枸杞还具有抗衰老、防癌的功效,是发展医药、生物、保健食品等产业的优质基础原料,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枸杞子的种植及其产业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近年来以其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正在成为吉林省新的产业发展亮点。枸杞作为我省新兴产业,发展日趋壮大,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良好前景也促进了枸杞子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的营养保健、美容及调整功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枸杞子片作为一种药食同源食品新产品,成为了人民迫切需要,功效独特而且新颖的新食品、保健食品。本项目产品携带方便、直接使用、酸甜可口,有利于人体的吸收,而且价格合理,是一种具有休闲与保健双效合一功能的新型保健食品,市场优势明显。据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枸杞出口量为12273.696吨,同比增加31.9%;出口价格为9.97美元/公斤,同比上涨15.31 %;出口额为1.22亿美元,同比增长52.10 %。从出口地区来看,亚洲和欧洲一直是我国枸杞出口的主要地区,近几年,我国对欧洲的枸杞出口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因此,枸杞的市场空间很大,顺应性很强。
从市场定位上,以国内市场为重点,逐步向海外市场扩展,重点开发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市场。
从市场销售渠道上,以经销商代理为主要销售模式,自营销售为辅助销售模式。该项目具有投资规模中等,可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周期短;具有劳动力、技术、制造成本等优势,可采取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战略。
1.1.3 技术分析
该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是国内知名院校。本项目技术涉及以中医药食用同源的枸杞子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该项目对枸杞所具有的中医药理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利用枸杞子中所呈现出的温补特性,工艺先进,充分地利用了原料的有效成分,融合现代的科学加工技术,利用高效的现代化设备开发生产出的新产品枸杞子片。
1.1.4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2015年,在《吉林省关于加快推进医药健康支柱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做大生物健康材料与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制药检测仪器与设备、医药商业与流通、医疗健康与服务“五大潜力板块”,力争到2017年把医药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吉林省新的支柱产业。鼓励药食同用的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鼓励从事中医药保健品、食品的研究,将研究成果与企业对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及品牌形成。因此,在此背景下,该项目的提出符合国家、省里及当地产业发展政策,将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2、区位优势
延边位于吉林省东部、美丽的长白山区,辖6市2县,幅员面积4.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4万,其中朝鲜族占36.4%,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近年来,在国家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州人民的共同努力,各界朋友鼎力的支持,延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5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5.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完成442.2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完成368.6亿元,增长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0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7亿元,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亿元,增长9.5%;外贸进出口总额21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0元,增长7.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50元,增长8.1%;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列。延边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概括起来讲,有六个方面明显优势:
一是区位独特。延边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边境线总长768.5公里。濒临日本海,图们江是我国通向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以珲春为核心,在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的周边,分布着俄、朝等国10个优良港口。州内有11个对俄对朝口岸和1个国际空港,年过货能力610万吨,过客能力290万人次,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面向多国开展旅游的边境地区。
二是交通便捷。延边交通基础设施齐备,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相互衔接、沟通内外的立体交通网络。陆运方面,长珲及汪延高速公路、长图铁路、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等重要交通干线横贯东西,连通南北。州内8县市均有高等级公路相连,2015年全州公路货物周转量达55.5亿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21.9亿人公里,去年10月份正式通车的长珲城际铁路,更将延边带入了“高铁时代”。海运方面,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束草国际陆海联运航线、珲春经朝鲜罗津港至我国上海(宁波)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营。航空方面,延吉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和韩国首尔、釜山、朝鲜平壤、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多条国内国际航线,2015年民用航空出港人数74.2万人,全年起降航班12567架次,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国际空港。
三是政策优惠。延边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向北开放的重要节点,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窗口”和“前沿”,同时享有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国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等至少6个“国字号”政策。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经济发展软环境测评始终名列我省前茅,是国内最适宜投资的地区之一。
四是资源富集。延边物华天宝,物产丰饶。长白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和中药材基地,现有活立木蓄积量4亿立方米,野生植物3890种,其中药用植物850多种,参茸产量居世界第一,作为人参的主产区,2015年,年产鲜人参12446万吨,约占全省的42%;矿泉水品质优良,是世界三大名优矿泉水基地之一;煤炭、油页岩、石灰石、伊利石和金、铁、钨、钼等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开发前景广阔,2015年,全州规模以上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5亿元;延边大米、黄牛、食用菌、烟叶、蜜蜂、五味子、苹果梨等特色产品驰名中外,苹果梨种植面积5492公顷,是亚洲最大的苹果梨生产基地。
五是生态优良。延边坐落在长白山北麓,有山皆绿,有水皆清,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8处,森林覆盖率达80.5%,是吉林省乃至全国公认的“天然氧吧”、“生态后花园”和“最佳生态环境投资城市(地区)”,2015年达到AQI指数好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314天,是最美中国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城市,去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0.3亿元。
六是文化鲜明。朝鲜族勤劳勇敢、崇文尚礼、能歌善舞,延边素有“礼仪之乡”、“歌舞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全州已有93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国家和省级“非遗名录”,朝鲜族农乐舞是我国唯一列入“人类非遗名录”的舞蹈类项目。精美绝伦的民族歌舞、浓郁淳朴的民风民俗、独树一帜的饮食文化,展示出一幅绚丽多姿、赏心悦目的民俗风情画卷。正因为如此,延边被由新华网主办的“2015最美中国榜”正式授予 “最美中国魅力休闲之城”称号。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龙井工业集中区。龙井市是延边州县市之一,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东麓。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前沿,也是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和延龙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拥有便捷的交通区位,公路网伸延四方,公路有图乌、松老等干线与市内公路网相接,汪清至大蒲柴河高速公路从市区西部通过。龙井市境内铁路有五条干线穿越境内,朝开铁路和和龙线横穿市区,目前龙井站已开通客运,可前往二道白河、通化、沈阳、丹东以及延吉市。延吉机场位于龙井市东北部,与龙井市区相距13.5公里。龙井市市域内现有三合、开山屯二个国家一级陆路开放口岸,三合口岸距朝鲜清津港只有87公里,龙井距罗津港227公里,是经朝鲜进入日本海,走出太平洋的理想通道。项目区位交通运输十分方便,较适合建设该项目。
3、技术优势
该项目技术提高了对枸杞子有效成分的提取水平,明确优于传统技术的提取能力,工艺先进,原料利用充分,将科技、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开发有机地融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吉林特色资源的高值转化与产业发展,使用该提取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功能更加明确,效果显著。
4、产业基础优势
龙井市拥有充足的土地供应,可满足大型产业园区建设需求;龙井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基本上实现道路、给排水、供热、供电、通讯等七通一平,可满足项目施工的需要。
龙井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系统完整,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天然氧吧”。龙井市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合中药材资源的种植,为项目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供应。
该项目作为吉林省一种新的优势产业,在枸杞资源基地建设、产品深加工、市场开拓等方面也在不断加强,随着现代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吉林省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政策的实施,该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还将逐年增加。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 产品方案及规模
项目达产后,年产枸杞子片保健品500万盒。
1.2.2 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区、办公区、展示区、附属设施以及厂区道路和绿化等,总建筑面积为12700平方米。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详见表1。
表1 主要建设内容
所属区域 | 主要建筑物 | 单层面积(平方米) | 层高(米) | 层数 | 结构 | 备注 |
生产区 | 原料库 | 1000 | 10 | 1 | 钢构 | |
一号生产线 | 3000 | 4 | 1 | 钢构 | |
二号生产线 | 3000 | 4 | 1 | 钢构 | |
成品库 | 500 | 10 | 1 | 钢构 | |
冷藏库 | 500 | 10 | 1 | 地下砖混 | |
附属设施 | 800 | 6 | 1 | 钢构 | |
门卫 | 50 | 3.3 | 1 | 砖混 | |
生活办公区 | 办公楼(含食堂) | 1000 | 3.3 | 3 | 砖混 | |
研发中心 | 800 | 3.3 | 3 | 砖混 | |
车库 | 500 | 3.3 | 1 | 砖混 | |
门卫 | 50 | 3.3 | 1 | 砖混 | |
展示服务区 | 接待与会议中心 | 1000 | 3.3 | 5 | 砖混 | |
展销中心 | 500 | 3.3 | 3 | 砖混 | |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详见表1)
表1: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费用名称 | 投资额 | 占总投资的比例% | 备注 |
1 | 建设投资 | 4200 | 58.33 | |
2 | 建设期利息 | 0 | 0 | 资本化利息 |
3 | 流动资金 | 3000 | 41.67 | |
| 项目总投资(1+2+3) | 7200 | 100.00 |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3.2 资金筹措
本项目投资由建设单位自筹和贷款解决。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指标 | 备注 |
1 | 营业收入 | 万元/a | 4500.00 | 正常年 |
2 | 利润总额 | 万元/a | 1890 | 正常年 |
3 |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 | 13 | 所得税后 |
4 | 财务净现值(Ic=10%) | 万元 | 950.35 | 所得税后(运营期10年) |
5 | 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 | a | 7.08 | 包括建设期2年 |
6 | 投资利润率 | % | 26.25 |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产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功能显著的保健食品,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抗脂肪肝、保肝益肾、降血糖、降血脂及抑菌等作用。加快我省中药现代化。项目的主要原料为枸杞子,是我国重点开发的药用植物。本项目生产工艺成熟,技术先进,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我省中药材基地建设,推进我省中药现代化发展。该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同时,能有效带动当地上下游及包装产品生产业、仓储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本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1.5 项目合作方式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在中药材种植方面,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方式;在企业生产方面,一是积极争取银行支持,二是合资合作,吸引域内外企业投资,尤其是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进行合作,三是股份制,企业以厂房和技术入股。
1.6 项目建设地点
龙井工业集中区。
1.7 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处于谋划阶段,技术依托单位已经确定,建设单位处于招商引资中。
2. 合作方简介
合作方为吉林延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2.1 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延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地址:龙井工业集中区
2.2概况
吉林延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2013年9月由科技部批准设立的第五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也是吉林省第三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核心区面积300平方公里;规划示范区面积42400平方公里,人口216万人,涉及龙井市的部分区域以及延吉市、图们市、和龙市、敦化市、珲春市、汪清县、安图县的全部区域。园区力争利用三年时间将其建设成为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孵化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科技创业服务基地、培育现代农业企业的产业发展基地、体制机制创新的科学发展试验基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创新示范基地。
2.3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李平
联系电话:0433-3265009
传 真:0433-3265006
邮 箱:ljgyjzqd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