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项目提出的背景
渔业作为一种传统产业,在近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中显现出其重要地位。特别是水产养殖业,最近30年里,在全球动物性食品生产中增长最快,而中国对水产养殖产品的生产贡献率最大,最近几年,中国水产品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品养殖产量的2/3,可以说,中国对世界其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就发展水产养殖业,保障粮食安全,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长期以来,我国渔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规模的扩张,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加深了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因此我国的渔业发展正由规模扩张型到质量效益型的第二次增长方式转变。有效保护环境,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确保人类健康,有机水产品、绿色水产品的生产方式将成为今后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生态养殖的理念将得到广泛推广。根据农业部发布的《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到2015年,构建出我国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框架,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促进渔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序进一步提高。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国渔业必将迎来一个充满生产的全新发展时期。
几年来,吉林省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吉林省共开展水产养殖面积450万亩,繁育水产良种12亿尾,完成水产品产量18.2万吨,实现渔业产值35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7328万美元,连续11年排在全国内陆省份前3名。但养殖水平落后,对环境影响也较大,而且养殖品种较少,主要以草鱼为主,养殖效益比较低下。要振兴和发展渔业,必须调整养殖结构,引进科学的养殖技术,加快养殖业的工业化进程,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和科技化。为此,德惠市政府拟向社会引资建设一个年产20万吨特种水产饲料的生产企业,建立特种名优鱼养殖基地,带动德惠市渔业向特种养殖业发展。
1.1.2市场前景
市场应用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总产量(捕捞+养殖)占全球的35%,其中水产品养殖产量约占全球的69%。2008年我国水产品产量4896万吨,是1949年的108倍,渔业经济总量显著提升,渔业产值在大农业中的份额由建国初的0.2%提高至10%左右,成为大农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008年水产品出口达到10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6%,连续9年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渔业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我国饲料行业未来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由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畜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将带动饲料行业增长,我国饲料总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二是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将扩大对水产品和牛羊肉的需求比重,从而推动水产和反刍饲料的快速增长;三是未来我国饲料工业集中度会逐步提高,优势企业将得到发展壮大。
今后我国水产饲料的发展将具有如下的特点:(1)饲料品种大大增加,这是由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所决定的。(2)科技含量高、覆盖范围广、成本低的浓缩料和预混料的生产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并根据养殖水生动物的不同品种、不同生产阶段以及不同地域饲料源的情况,研制出一系列理想的浓缩配方,并把产品的售后服务提高到更高的水平。(3)优质水产养殖动物的饲料生产会得到更快的发展。(4)现代化的大型饲料厂与小型的自配饲料厂将并行不悖的发展。这是因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会以分期养殖与适度规模养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且以分散养殖为主的特点决定的,为适应这种形式的需要,两种类型的饲料厂均会利用各自的优势得到发展,但就产量与质量来看,前者将居主导地位。
市场分析:目前我国饲料行业处于稳定的发展时期,全国现有饲料企业15000多家,从业人员约60万人。中国饲料业改革开放后平均发展速度保持在20%以上。已经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到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的飞跃。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饲料产业规模大幅提高,总产量突破1.07万吨,市场竞争加剧,利润趋于平均,行业盈利模式为更多依赖总量增长的盈利模式。
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69%,水产饲料的生产、消费也位居世界首位。由于起步晚、投资不足、研究基础薄弱,我国水产饲料工业发展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人工配合饲料的普及率不足1/3,与我国水产养殖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1991年,我国水产饲料生产仅75万吨,占我国水产养殖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1991年,我国水产饲料生产仅75万吨,占我国饲料总量的2.1%。2004年,水产饲料产量增至880万吨,占饲料总量的12.5%,产量年均增长率高达17%,水产饲料业成为了我国饲料工业中发展最快、效益最好、潜力最大的产业。
根据我国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目标:饲料总产量达到2亿吨。其中,配合饲料产量1.68亿吨,浓缩饲料产量2600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600万吨,主要饲料添加剂品种全部实现国内生产。
行业竞争力分析: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与饲料工业现状来看,由于竞争加剧,部分饲料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超常规使用原料,靠抗生素类芗的超量使用,来提高水产品的生长速度,以博得用户的好感,从而在某一时期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养殖户也把增加饲料用量、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产量,作为养殖的主要技术路线,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鱼病越来越重,死亡率越来越高,养殖户增产不增收。如何让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既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产量,又减少鱼病,保证肉质安全卫生,成为了目前饲料工业与水产养殖业的新课题。
我国水产饲料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经历了直接投喂小麦、棉菜粕等原料(第一代鱼用饲料)和投喂熟化配合饲料(第二代鱼用饲料)这两个阶段后,人们对环保无公害水产品的需求日前强烈,而现实中养殖生态环境又在不断恶化,高效、环保、安全的第三代鱼料的诞生,将使我国水产饲料工业和水产养殖业迈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本项目将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在吉林省内率先生产特种水产饲料,不仅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市场优势,而且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原料基地优势,为低成本、高质量地生产物质水产饲料提高了保障。
1.1.3技术分析
本项目生产线全部采用国内先进设备,精心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独到之处的先进工艺,从产品的产量、质量、动力消耗,工艺对原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工艺的完善性,设备的维护、保养、投资的经济性与合理性等方面综合来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1)主要工艺技术
采用全价营养配比技术、生物技术工程原理及颗粒制造技术。
(2)主要工艺流程
原料接收与清理系统→粉碎系统→配合混合系统→制粒系统→成品包装系统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提升我国渔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科技对现代渔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农业部制定了《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肯定了 “十二五”期间我国渔业发展的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建设现代渔业,促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养殖生态环境等迫切需要渔业科技进步支持。《规划》指出:在“十二五”期间,要构建出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框架,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现有50%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到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均达到63%以上),促进渔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高,水域污染防治和环境修复技术等研究成果得到有效应用;加快高效饲料、安全渔药和免疫制剂研发,加强养殖容量研究,建立环保、优质的养殖模式和技术体系,促进水产养殖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水产养殖综合效益。本项目建设是为推广新一代特种水产饲料,是把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实践活动,符合国家渔业科技发展规划,对促进吉林省渔业发展,优化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村市场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2)技术优势
几年来,吉林省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吉林省共开展水产养殖面积450万亩,繁育水产良种12亿尾,完成水产品产量18.2万吨,实现渔业产值35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7328万美元,连续11年排在全国内陆省份前3名。本项目建设着眼于优化水产养殖结构,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减少鱼病,降低水体污染,从而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在全省及周边地区推广,能有效带动本地的水产养殖业向特种水产养殖方向发展,养殖方式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将有效地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方案及规模
本项目建成后,特种水产饲料生产将达到年产20万吨的规模。
1.2.2建设内容
项目总用地面积5.3万平方米,拟新建厂房、仓库、综合楼、实验池等建筑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其中车间5000平方米,仓库16000平方米,综合楼3000平方米,职工宿舍2000平方米,实验池3000平方米,配套附属用房1000平方米;总建筑密度:48.7%,总容积率:0.56,绿化率25%。
(1)新建综合楼一栋五层,混合机构,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2)新建职工宿舍一栋,五层,混合结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3)新建加工车间二栋,单层,轻钢结构,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4)新建仓库四栋,单层,混合结构,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
(5)新建恒温实验池一座,混合结构,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6)添置生物饲料生产线四条,以及实验、研发所需仪器设备等若干;
(7)新增配套门卫、变电站等附属用房1000平方米,完善给排水、污水处理、供电、消防、绿化及其他附属工程。
1.2.3主要设备
本项目拟建设鱼饲料生产线2条,生产线分为8个系统:原料接收系统、粉碎系统、配料系统、制粒系统、成品膨化系统、成品系统、液体添加系统、干燥系统及生产线自控系统。主要设备有:投料斗、脉冲除尘器、斗式提升机、圆筒筛、圆锥筛、风机、粉碎机、螺旋提升机、刮板输送机、配料仓、配料称斗、添加机、永磁筒、制粒机、冷却器、膨化器、液体添加机、干燥器、过滤器、打包机、计算机及仪表控制屏等。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详见表1)
表1: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费用名称 | 投资额 | 占总投资的比例% | 备注 |
1 | 固定资产投资 | 8000 | 67.00 | |
2 | 流动资金 | 4000 | 33.00 | |
| 项目总投资(1+2) | 12000 | 100.00 |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3.2资金筹措(详见表2)
表2: 资金筹措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资金分类及来源 | 资金额度 | 占总投资比例(%) |
1 | 固定资产投资 | 8000 | 67.00 |
2 | 流动资金 | 4000 | 33.00 |
| 项目总投资(1+2) | 12000 | 100.00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指标 | 备注 |
1 | 营业收入 | 万元 | 60000 | 正常年 |
2 | 利润总额 | 万元 | 3636 | 正常年 |
3 | 净现值(I=13%) | 万元 | 8129 | |
4 | 财务内部收益率 | % | 27 | |
5 | 全部投资回收期 | 年 | 4.3 | 包括建设期1年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本项目建设是为推广新一代特种水产饲料,是把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实践活动,符合国家渔业科技发展规划,对促进吉林省渔业发展,优化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村市场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建设着眼于优化水产养殖结构,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减少鱼病,降低水体污染,从而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在全省及周边地区推广,能有效带动本地的水产养殖业向特种水产养殖方向发展,养殖方式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将有效地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也符合德惠市的招商入园政策,建设条件优越,生产技术成熟,基本上无环境污染,原料供应充足,产品市场潜力大,投产后可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增加了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了财富,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1.5 项目合作方式
独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等
1.7 项目建设地点
大安经济开发区工业新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完成。
2.项目单位概况
2.1基本情况
名称:大安市经济开发区
地址:大安市育才西路
法人代表:李兴会
2.2概况:
大安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2004年国务院清理整顿开发区后,全省保留的46个省级开发区之一,也是白城市仅有的2个省级开发区之一。现为副处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30名,领导职数4名,内设机构5个,并设立国库,为一级财政,实行分税制政策。
开发区位于嫩江流域中心,处于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外延地带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中蒙大通道节点位置,拥有“公铁水空”四位一体的交通优势,是联结东北三省一区及中、俄、日三国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享受大兴安岭南麓扶贫连片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吉林省西部地区富裕电力转化消纳三大政策。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在大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安市经济开发区取得了跨越式进步,总规划面积从最初的13.5平方公里发展到51.5平方公里,成长为开发区中含工业园,工业园中含功能区的现代化省级开发区,下辖开发区核心区、工业新区、两家子工业园、安广工业园、舍力工业园的经济发展平台,囊括油气化工、高载能、医药化工、服装鞋帽、农副产品、建材等产业功能区。现落户包括法国罗赛洛明胶、西班牙歌美飒风机的世界500强企业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户,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1.01亿元,增加值43.65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7%,增加值的68.4%,开发区全省排名逐年前移。
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重点升级现有的机械制造、明胶化工、建材加工、食品加工、服装鞋帽、农副产品加工六类产业,计划到2017年,核心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工业新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投资强度大、占地面积小、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战略功能的核心产业,计划到2017年,至少有5户规模以上企业入驻,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安广工业园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将巩固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产业,突出发展医药化工制造产业,计划到2017年,引进1-2个医药企业入驻,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两家子工业园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依托天然气资源和富裕电力消纳政策,重点发展油气化工产业和高载能产业,计划到2017年,两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舍力工业园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和和杂粮杂豆商贸物流产业,计划到201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展望未来五年大安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其产值有望达到440亿元,成为全省著名的产业聚集区。
2.3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大安市经济合作局
联系人:李顺 黄金波丁雪
联系电话:0436-5057722 0436-5057733
电子邮箱:daszs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