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白城市国际服装城预计建设5层,按不同的经营业态加以区分,一楼运动外贸、休闲男装;二楼精品女装、内衣、家纺;三楼时尚女装、皮草箱包;四楼为品牌女装;五楼为品牌男装。总店铺数在2000间左右,经营户有上千家,经营产品数万种,入驻的国内外知名品牌超过200只。市场内设32台手扶电梯,8台垂直电梯,2部货梯,同时配备中央空调、电子监控系统、消防设施;商铺内设网线、电话线,为商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市场外围露天停车场可供上千台车辆停放,另外地下停车场兼人防工程,各项安保措施到位,各种管理制度严格、全面而规范。
1.1.2市场前景
1.1.2.1国内外市场现状
近年来,世界纺织品服装消费总量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根据WTO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1980-2002年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增长了269%,年均增长12.1%。从1990年开始,服装贸易平均增长率7.5%,纺织品贸易平均增长率为3.0%。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纺织品服装贸易和纤维消费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依然会保持继续平稳增长的趋势,全球纺织品需求总量将保持适度增长。全球纺织品服装消费更趋成熟,体现为流行周期越来越短,进入个性化、小批量、短周期、快交货、零库存的趋势与特点,世界成衣定单交货期已缩短到60天之内。激烈的零售和贸易竞争,使纺织品消费产生极化现象,低端和高端发展迅速。以中高价和高档市场为目标的零售商及服装加工则需注重品牌、产品设计、高质量和华贵的特征;批量的服装零售商更加关注的是价格、快速变化和购买的方便性。
纺织品消费个性化正在成为影响服装行业发展的核心,色彩搭配和款式的个性化发展已成为影响服装销售的一个关键因素。另外,个性化服务将进一步深入,除量体裁衣量身定做以外,还将出现专门设计等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主要特点是纺织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如高科技纤维开发技术,特种纤维将成为重要的工程材料;先进的加工工艺技术与设备的广泛应用,高速、高效、优质的加工设备、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新型的智能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绿色环保纺织品的不断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纺织机械以及计算机技术在纺织和服装行业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在行业应用中的大幅度提高等等,都将进一步提高纺
织行业的生产和流通效率,成本会不断下降,产品的质量、品质更加优良,品种会更加丰富多彩,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二)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为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也正加速。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服装业界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
2005年我国实际完成服装总产量465亿件,比2004年增长11.2%其中梭织服装产量170亿件,比2004年增长13.3%;针织服装产量295亿件,比2004年增长10.1%。2004年中国在世界服装贸易中的份额从2003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24%。但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在我国出口总值中的比重逐年明显下降,到2005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仅占我国出口总值的9.7%。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都讲究服装消费的生态要求,倡导人性化绿色环境保护服装消费,尽管这些绿色服装售价明显高于同类的非绿色服装,但仍广受欢迎,市场份额日益增加。由此带来的影响是我国的服装纺织品出口有了绿色壁垒。这种“壁垒”
虽说给相关企业形成了压力,却有助于促进纺织行业技术上的进步和提高和推进产品质量检测的全面实施。服装检测设备早已有验针器、扫描器或扫描仪、验布机、面料成分检测机、面料起毛起球测试机、面料燃烧性能测试机、各类面料化学成分含量测试机等。但是在国内这些设备基本上都集中在专业的检测部门、检测机构之中,服装企业,面料企业,辅料企业使用的程度因此偏低。于是我国服装及纺织品出口因绿色壁垒造成的退货,索赔事情时有所闻,给服装企业敲响了警钟。不但在出口市场上,在国内服装市场上,甲醛含量和其它化学物品含量超标的产品也时有发现,这无疑对纺织行业的技术更新、产品质量检测提
出了更高要求
1.1.2.2市场需求情况
目前,已经有多家服装企业单位入驻,但是大部分企业都自主研发或者根本没有研发中心,设备重复购买现象严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当今的服装市场是品牌的市场,品牌服装在市场上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产品和企业的竞争,也集中体现在品牌塑造上的竞争,而园区内很多服装企业都没有独立的品牌策划/推广部门,要不就是将推广部和销售部合在一起,分散的研发能力以及推广能力,将大大降低重庆服装在消费者心中认可度,已不能满足重庆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另外,服装产业作为当前我国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已有相当的基础,在创意产业的发展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有着良好的势头。例如大连市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服装创意产业园,白城服装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全球服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建设集服装设计、品牌策划、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服装以及面料设备展示、交流培训、大型会展、专业论坛于一体的服装创意产业园是必要的。其的建立将为白城市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服装产业转型与腾飞找到新的突破口。
1.1.2.3同业市场竞争情况
目前,在吉林省内还没有服装国际城,吉林省是东北大省,人口众多,服装需求量较大,在此建设服装国际城项目,市场竞争力较小。
1.1.3技术分析
白城国际服装城创意产业园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基础,以白城市经济政策为导向,以白城服装纺织品贸易为起点,以吸引国内外研发机构和优秀人才落户白城服装工业园为重点,以积极营造服装文化氛围,加快创意产业的学习、合作、吸收、转化和创新,不断提升白城乃至吉林省服装纺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构建服装纺织品创意产业发展功能齐全的服务区(即设计区、展示交流区、商业市场区、人才培训区和配套商务区)。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及必要性
1.1.4.1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投资工业和新兴服务业项目,固定资产3000万元以上,生产经营后,企业年度实际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开发区留成部分,从获利年度起,前三年财政全额返还扶持企业,后两年减半返还扶持企业。
域外企业来我区设立独立核算的营销中心、结算中心,注册地和缴税均在开发区的总部企业,年纳税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新增税收开发区财政留成部分,前三年财政全额返还扶持企业,后两年减半返还扶持企业。
2、人才、市场份额优势
项目在本地建设所需的人力资源可就地招募。现白城市全市人口203万人,其中劳动年龄内人口约120万人左右。市区及周边人口总数51万,其中劳动年龄内人口在29万人左右。目前,白城市无技术的工人工资较低,月平均工资为900~1000元;工业企业中级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为1500~2000元(不含各种保险)。白城市市区普及初中教育,高中入学率超过75%,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位于市区的白城师范学院、白城职业技术学院和白城技师学院等十几所大中专院校每年都能提供大批准备择业的毕业生,各大学每年毕业的大学、硕士、博士生也为本项目选拔高层次管理人才,提供了选择空间。
3、区位优势
(1)基础设施条件
本项目场址周边公用设施齐全,具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节省建设投资。
(2)物流条件
白城地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的结合部,是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东部地区入关的必经之地,是联合国开发规划署规划第四条欧亚大陆桥、国家“长吉图”规划主轴线和“中蒙大通道”和《东北地区物流发展规划》五纵三横物流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水路从大安港经哈尔滨可直达俄罗斯的伯力港。铁公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白城已成为区域性通道枢纽中心。
1.1.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白城纺织服装城(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增强了城市竞争力,提升白城形象,打造时尚之都的根本要求。纺织服装创意产业与现代城市发展具有极强的兼容性和高度的互动性。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是知识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心力量,经济发展直接地、强烈地依赖于知识生产、创新、积累、传播和应用(消费)。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价值”和“创意价值”将越来越重要,所有经济和产业的“文化属性”和“创意属性”将越来越增强,创意产业将成为新经济的核心。纺织服装创意产业迎合了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因为在创意产品附加值中既有以科技为基础的使用价值,也有以文化为基础的观念价值。因此,白城要参与新一轮城市竞争,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城市,增强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建成吉林省经济中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办法之一就是发展纺织服装创意产业。
(二)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应有之意。首先,纺织服装创意产业立足于创造性活动,相对而言启动资金较小,商务成本低,同时占用空间较少,引发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小,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道路。在某种程度上,白城纺织服装城(创意产业园)的建设还能解决城区的工业老厂房、历史建筑等的去留问题。其次,纺织服装创意产业依靠人才的创造力和集聚效应,无需占用太多的土地和资源,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无污染、消耗物质能源少,不受土地和资源限制、低投入高回报等特点。与对土地、资源存在巨大依赖的传统纺织服装业比,纺织服装创意产业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上有独特优势。
(三)白城服装城创意产业园的高增值、强辐射、广融合等特性可以促进白城整个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纺织服装创意产业的高增值特性主要表现为创意赋予商业观念价值,创意产业向纺织服装业渗透,有利于推动传统纺织服装业向高增值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纺织服装创意产业的强辐射性是由纺织服装创意产业的文化底蕴传播和影响力决定的。这种辐射力不仅有利于扩大城市产品与服务的市场,还有助于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更有助于白城的城市品牌、城市精神的塑造。纺织服装创意产业的广融合性表现在它对传统文化产业、对传统纺织服装业和其本身各个部门之间的互相渗透方面。它能将技术、文化、制造、服务融为一体,有利于产业的延伸,大大拓展了城市产业的发展空间。同时,由创意产业带动的地方经济将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度和产业聚集能力,以创意作为新型产业链条的发力点,将大大促进地方产业链条的完善。其不仅是经济活动中的生力军,同时也是其他产业发展的源泉,它与其他产业广泛的关联
度可以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能形成较强的产业聚合力,提高其他产品的附加值,并且很少与其他产业发生资源冲突,这些特点使白城服装城创意产业园能为白城的产业体系的整体发展提供长远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它的兴起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提升白城纺织产业竞争力的意义十分重大。
(四)将各种资源转化为经营资源,振兴城市经济。纺织服装创意产业通过创意策划和市场运作能够将各类资源转化为经营资源,能够为城市发展带来建设资金。当城市发展受自然资源和资本约束时,发展纺织服装创意产业有利于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并将它们转化为经营资源和资本,从而突破资源、资本的瓶颈。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方案及规模
建设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16万平米,建筑面积15万平米,引进3千家中外纺织服装企业进场经营。规划五栋展销性大楼,主要经营各类服装、皮革、纺织面料、鞋帽箱包等商品,匹配餐饮、休闲、娱乐功能,形成五大系列的大型商业载体。
2、产品方案及建设内容
本项目总投资60亿元,以园林式独立标准厂房区、综合社区、商贸中心为载体,引进白城市及全国服装、轻纺织中小企业入驻,为服装生产厂家提供一个集服饰展示、服装服饰销售、相关生活服务配套为一体的大型服装产业集群。其中创新服务大楼一栋、服装研发设计大楼一栋、培训学校一座、物流中心大楼一栋、信息中心大楼一栋、全办公用房和辅助用房各有数栋。
1.3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预测
1.3.1主要经济效益预测指标
经济效益估算:项目建成后,年交易额将达到120亿元,营业税金3.6亿元,利润10亿元,投资回收期8年。
1.3.2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解决当地就业人员3000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4.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费用名称 | 投资额 | 占总投资的比例% | 备注 |
1 | 建设投资 | 600000 | 100 | |
2 | 流动资金 | 0 | 0 | |
| 项目总投资(1+2) | 600000 | 100 |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资金分类及来源 | 资金额度 | 占总投资比例(%) |
1 | 建设投资 | 600000 | 100 |
2 | 流动资金 | 0 | 0 |
3 | 筹措资金 | 600000 | 100 |
1.5项目合作方式:独资
1.6项目建设地点:白城经济开发区
1.7项目进展情况:已编制项目计划书
2、合作方简介
开发区: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省白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白城市幸福南大街88号开发大厦1009室
法人代表:刘福彪
2.2概况
白城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紧邻白城市市区。位于吉、黑、内蒙三省(区)交汇处。区域面积171平方公里。201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5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6.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亿元,增长30.6%;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07亿元,增长29 %;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82亿元,增长40%。在宏观经济走势下滑的情况下,全区主要指标都达到了15%以上的增长幅度,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在全省63个省级开发区综合考核排位中跃升到10位,进入全省先进经济开发区行列。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有美国德尔福派克、中电投、金事达电气、中一精锻、通业机械、四季盛宝、金石工贸、中国国药集团等一大批省内外企业,先后入区投资新建项目。开发区呈现出汽配、煤电、纺织、医药四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十二五”期间将重点规划建设 “六个产业园区”,即:行走机械及零部件配套产业园、煤电与高载能产业园、生物与制药产业园、纺织与服装产业园、商贸与物流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园。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678”的奋斗目标。“6”,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亿元;“7”,是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亿元;“8”,是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达到60亿元。
(法定代表人简介)管委会主任刘福彪,男,1969年出生,汉族,吉林省大安市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经济管理专业,先后担任过团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纪检委书记等职务。
2.3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白城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合作局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幸福南大街88号 开发大厦十层
联系 人:孙树海 0436-3561068
传真:0436-3678990
邮编:137000
E-mail:bcjkjhj@126.com
网址:http://www.bcjjkfq.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