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严重,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在相关部门和各地区的共同努力下,秸秆综合利用得到了较快发展。
吉林省梅河口市地处我国“黄金玉米带”和“粮仓”,玉米种植面积大,原料丰富。决定了玉米秸秆市场规模很大,本项目生产的产品均为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大宗原料级产品。本项目年加工处理10万吨干玉米秸秆,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联产纤维素、木质素、乙醇、木糖、果胶、酵母、浓缩液体肥料7种产品。
1.1.2市场前景
据调查统计,2010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7亿吨。秸秆品种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其中,稻草约2.11亿吨,麦秸约1.54亿吨,玉米秸约2.73亿吨,
棉秆约2600万吨,油料作物秸秆(主要为油菜和花生)约3700万吨,豆类秸秆约2800万吨,薯类秸秆约2300万吨。我国的粮食生产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四川等13个粮食主产省(区)秸秆理论资源量约6.15亿吨,占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的73%.
201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6%,利用量约5亿吨。其中,作为饲料使用量约2.18亿吨,占31.9%;作为肥料使用量约1.07亿吨(不含根茬还田,根茬还田量约1.58亿吨),占15.6%;作为种植食用菌基料量约0.18亿吨,占2.6%;作为人造板、造纸等工业原料量约0.18亿吨,占2.6%;作为燃料使用量(含农户传统炊事取暖、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约1.22亿吨,占17.8%,秸秆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1.1.3技术分析
拥有“一种玉米秸秆高价值综合利用的方法(专利号ZL2012 10266234.1)”等多项发明专利。以秸秆的高价值综合利用为突破口,践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走促进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健康运行之路,经过一定时间的建设期,到达年处理10万吨的经济规模,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滚动发展的模式,使项目规模达到40万吨。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项目高度吻合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财建【2015】87号《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办环资【2015】631号《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69号《科技部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度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8〕10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
省财政和中央财政列支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补贴,每处理1吨秸秆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补贴资金。
(2)资源条件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每年农业产生是农作物秸秆剩余物近8700万吨,处理秸秆剩余物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压力,开发和研究秸秆综合利用可提高秸秆消耗率和利用率,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当地有一些造纸厂和酒精厂因原料短缺而停产,多种产品在当地市场供不应求。
(3)区位条件
梅河口经济开发区于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是省级经济开发区,副县级建制,主要职能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被评为“深港企业投资潜力城市”、“全国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工业园区”。2008年12月,开发区与中科院共同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县级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工作站。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方案及规模
建设规模:年加工处理10万吨干玉米秸秆现代化工厂,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联产纤维素、木质素、乙醇、木糖、果胶、酵母、浓缩液体肥料7种产品,对玉米秸秆吃干榨尽,清洁生产。
产品方案:1吨干玉米秸秆生产300公斤纤维素、144公斤木质素、100公斤乙醇、80公斤果胶、63公斤木糖、12公斤酵母、400公斤浓缩液体肥料。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厂房及其它建筑:20000万元
(2)生产设备:8000万元
(3)流动资金:10000万元
(4)其它:2000万元
(5)投资总额40000万元
1.3.1项目总投资(详见表1)
表1: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费用名称 | 投资额 | 占总投资的比例% | 备注 |
1 | 建设投资 | 28000 | 70 | |
2 | 建设期利息 | 2000 | 5 | |
3 | 流动资金 | 10000 | 25 | |
| 项目总投资(1+2+3) | 40000 | 100 |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详见表2)
表2: 主要经济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指标 | 备注 |
1 | 营业收入 | 万元/a | 45000 | 每年250个生产日 |
2 | 利润总额 | 万元/a | 15000 | 每年250个生产日 |
3 |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 | 24 | 所得税后 |
4 | 财务净现值(Ic=10%) | 万元 | 32068 | 所得税后 |
4 | 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 | a | 3.6 | 包括建设期1年 |
6 | 投资利润率 | % | 28 | 所得税后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秸秆收购,使每亩玉米种植的收益更高,同时项目可以促进当地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从项目本身看,即使以每吨1000元的价格收购,项目仍可维持较高的利润空间(每吨干玉米秸秆产值可达到1.3万,但实际成本只有4900元),可以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与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1.5 项目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合作生产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以“秸秆高价值综合利用技术”(包括系列发明专利使用权、技术工艺流程设计、生产技术指导和管理、技术升级等)和“生产经营管理”及一定比例的现金入股,外方提供资金。
1.7 项目建设地点
梅河口市开发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完成。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梅河口经济开发区
地址:吉林梅河口经济开发区
2.2概况
梅河口经济开发区于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是省级经济开发区,副县级建制,主要职能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被评为“深港企业投资潜力城市”、“全国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工业园区”。2008年12月,开发区与中科院共同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县级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工作站。
开发区规划面积8.54平方公里,区内企业已达236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4户。现有生物医药、果仁食品、轻工机械、冶金化工、商贸物流5个产业区。有世界最大的树生果仁生产加工集散地、亚洲最大的玉米转化优级食用酒精生产地、全国最大的鹅鸭肝生产地、全国最大的油田抽油泵管生产地、东北重要的海绵钛生产地、吉林省东南部绿优米生产加工集散地、吉林省东南部最大的能源生产集聚地、吉林省东南部中医药和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区域内鑫利达汽车农用车交易市场居东北第二,长白山建材城居吉林省第二,金铎农贸批发市场是全国农产品综合批发百强市场。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新规划了20平方公里的工业城,并与中国科学院达成了合作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意向。中科院每年拿出了100个科技成果在梅河口实施产业转化。通过3-5年的发展和建设,开发区的整体水平可实现翻两番的目标。
2.3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张广成 李大伟
联系电话:13324458618 13844568829
传 真:0435-4230035
邮 箱:mhkldw@163.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梅河口市经合局
联 系 人:韩天楚
电 话:0435-4250078 1864356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