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前景
我国历史悠久,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许多遗产可供挖掘,“关东”是对山海关以东的东北三省的旧称,当时人叫满洲。在清代,朝廷把关东划为禁区,除了流放的犯人外,汉人不能去东北。而河北、山东一代常闹灾荒,民不聊生,于是这片白山黑水、林海雪原便对关外的饥民构成极大的诱惑,大批的穷人朝山海关外流动。据方志记载,在清代,仅山东移往东北的流民便在700到800万人之间。若从现在的东北人中,若寻根问祖,80%以上其祖籍都在山东。关东文化以壮阔雄浑的白山黑水、风土人情衬托,浸透着浓郁的民俗民风。
本项目建成后,将填补长白山地区没有能吃、能住、能玩、能游、能拍摄影视文化旅游项目的空白,将有效保护、利用关东文化历史,促进关东文化与产业融合
1.1.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及必要性
1.1.2.1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关东文化”与今天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内的地域文化紧密相联系在一起。清朝是满族贵族创建的一代封建王朝,东北是它的故乡,被清朝统治者尊为“龙兴之地”。池西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北麓,距长白山主峰白云峰68公里,地处池北区、池南区的中心位置,旅游资源丰富,具体包括世界闻名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的森林、水体、洞穴、历史古迹等独立景观。周边浩瀚的白山林海,壮观的长白山脉,密布的火山温泉,独特的冰雪风光,典型的垂直景观带,著名的人参之乡,以及梯子河、天梯坡、老虎背、鸳鸯地、百米叠成小瀑布、小天池等绝世佳景都对国内外游客产生了强烈的吸引。
1.1.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的建成运营,将会使我区关东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增添新的旅游景点,为促进文化事业的进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做出贡献。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项目建设内容
该项目是以新老关东特色建筑为载体,以关东地域文化为特色,以传承关东文脉、发展关东文化为主线,把弘扬地域文化与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地域经济相结合,通过建设清初民末时期关东民俗村屯建筑,精心打造集餐饮、旅游、渡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新亮点。
1.2.2建设规模
项目总规划面积为40公顷。
1.3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收入为10亿元人民币
1.4经济和社会效益预测
1.4.1主要经济效益预测指标
项目建成运营后,每年接待游人预计200万人次以上,按人均消费300元计算,年收入6亿元以上。
1.4.2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实施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当地软环境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1.5合作方式
不限
2.合作方概况
2.1基本情况
2.1.1单位名称:长白山管委会池西区管委会
2.1.2法定地址:吉林省抚松县东岗镇长白山管委会池西区
2.2单位概况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管理委员会位于长白山西北麓,距长白山西景区山门28公里,规划管理面积约739平方公里,其中自然保护区以外用地面积约473平方公里。与长白山北坡、西坡、南坡及大连万达南区较近,区位优势明显,长白山机场的通航及营松高速、鹤大高速、靖抚铁路的修建,使池西区具备了航空、铁路、高速公路集聚的交通枢纽地位。
2.3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吉林省东岗镇长白山管委会池西区经发局
联系单位:长白山管委会池西区经发局
联系人:于永林
电话:0439-5100055
传真:0439-510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