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吉商大会
  • 政商通云平台
  • 政府
  • 经合局
  • 开发区
  • 园区
  • 投资
  • 项目
  • 专利
  • 高校技术
  • 商业
  • 项目
  • 品牌
  • 上下游
  • 金融
  • 上市
  • 基金
  • 众筹
  • 贷
  • 楼宇
  • 写字楼
  • 独栋
  • 商铺
  • 工业
  • 厂    房
  • 土地
  • 仓库
  • 吉商
  • 信用
  • 回归
  • 商协会
  • 服务机构
  • 资讯
  • 海外
  • 创客
  • 案例
  • 办事流程
  • 奖补政策
  • 注册
  • 登录
  • 商会APP
全球吉商网
找投资
  • 找融资
  • 找投资
  • 找企业
  • 找活动
  • 找信息
  • 找项目
  • 首页
  • 投资动态
  • 项目库
  • 企业库
  • 融资需求
  • 我想投资
  • 土地厂房办公
  • 活动
  • 众筹
当前位置:>吉林省优质项目库 >

长光卫星空天地一体化应用服务中心项目

日期:2019-09-06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本项目依托长光卫星技术,建立商业化的遥感卫星运营及服务应用系统,实现空间信息与地面数据结合的一体化服务能力,提供从卫星设计、数据获取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程服务,促进航天遥感信息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1.1.2 市场分析

(1)国内航天遥感卫星、导航卫星及通讯卫星的发展情况

迄今中国已有100多颗在轨卫星,主要包括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三种类型的卫星。2016年全球遥感卫星发射总数额为95颗,其中中国发射数量为14颗,2017年全球遥感卫星发射总数额为225颗,其中中国发射数量为19颗,18颗卫星为国内企业生产。

2012-2017年中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统计图

(2)国内航天遥感数据的获取、分发平台情况

卫星遥感大数据的首要工作就是卫星遥感数据的获取,为了快速地获取所需的遥感数据,对现有遥感卫星的全面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内主要遥感卫星分为:高分卫星系列(GF)、风云气象卫星系列(FY)、资源系列卫星(ZY)、海洋系列卫星(HY)、环境一号(HJ)、环境减灾卫星、吉林一号等。其中,高分系列卫星是“高分专项”所规划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系列卫星。它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该专项系统于2010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启动实施。截止到目前(2018-10)为止,高分系列已经从高分一号发展到高分十一号,其中“高分一号”为光学成像遥感卫星;“高分二号”也是光学遥感卫星,但全色和多光谱相机的空间分辨率都提高了一倍,分别达到了1米全色和4米多光谱;“高分三号”为1米分辨率微波遥感卫星,也是中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高分四号”为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光学卫星,可见光和多光谱分辨率优于50m,红外谱段分辨率优于400m;“高分五号”不仅装有高光谱相机,而且拥有多部大气环境和成分探测设备,如可以间接测定PM2.5的气溶胶探测仪;“高分六号”的载荷性能与“高分一号”相似;“高分七号”则属于高分辨率空间立体测绘卫星。“高分八号”是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主要应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高分九号”是我国首颗敏捷卫星,卫星与相机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可实现卫星快速机动、稳定成像的功能,相机可实现全色分辨率0.5米,多光谱分辨率2米。“高分十号”是侦察卫星,为监视在中国东部海域活动的美国航母而设计。2016年9月1日凌晨2点55分,高分十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但卫星未能成功进入轨道,最终在陕西商洛山阳县坠毁。“高分十一号”卫星具有高分辨率、高承载、高机动、高精度、高数传、高智能等技术特点,并首次实现了单机产品100%国产化。据称,高分十一号可能能够实现10厘米或更小的地面图像分辨率。英国某杂志认为这是一枚用于军事目的卫星,可以达到美国“锁眼-12”号的分米级分辨率。

高分系列卫星覆盖了从全色、多光谱到高光谱,从光学到雷达,从太阳同步轨道到地球同步轨道等多种类型,构成了一个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能力的对地观测系统。

吉林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商用遥感卫星,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截止2018年1月19日,“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增至十颗,这十颗卫星均由吉林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研制和商业化运营。2015年10月7日,“吉林一号”一箭四星包括1颗光学A星、2颗灵巧视频星以及1颗灵巧验证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成功。光学A星分辨率全色0.72米,多光谱2.88米。灵巧视频星(01星和02星)具备获取4K高清彩色视频影像能力,分辨率为1.13米。灵巧验证星主要为卫星新技术发展提供技术积累。

目前国内数据的主要获取方式及服务平台有以中国卫星资源应用中心、国家测绘局卫星应用中心为代表的行业卫星应用中心,中科遥感公司的遥感集市,影像超市,21 世纪公司和国家高分中心在全国的 22 个遥感数据应用中心。可使用的数据库有:中国遥感数据网、地理空间数据云、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等。

(3)未来需求分析

①由对空间数据的需求转向对空间数据质量的需求

目前行业应用对遥感数据的需求已经由原来的强调对高空间分辨率的需求转入对高光谱、高时间、高空间、高辐射等的多方面的需求,尽管这几方面的高分辨率的需求不能同时得到满足,但对于不同行业的需求度逐渐清晰,并不断得到满足。例如在灾害应急监测领域,尤其强调对高时间分辨率的需求。

②由对国外数据的需求转向对自主信息源的充分利用

以往多强调及时获得国外的空间数据,随着国内遥感卫星事业的不断发展,强化了对国外、国内数据的并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强调对自主信息源及基于自主信息源的卫星应用体系的建设,这将是决定我国空间应用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③由重载荷能力研发转变为以应用为牵引,强调遥感信息服务的一体化应用

过去,遥感卫星的研制主要从载荷研制能力出发,对行业部门的需求考虑不够。现在正在转变为以应用为牵引,带动多类型遥感卫星发展,同时还重点强调了国内外卫星应用信息、行业间的空间信息、天空地多种信息源、空间观测数据与地面观测数据的一体化应用。

(4)市场前景

2017年全球卫星制造业实现收入15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全球创造了345颗卫星的发射记录,较2016年126颗有明显的提升。在2017年发射的345颗卫星中,49%为对地观测卫星;21%是通信卫星,其中商用通信卫星占18%,民用/军用通信卫星占3%;气象卫星占15%,军事侦察卫星占15%,研究与开发(R&D)卫星占6%,海洋卫星和科研卫星分别占2%、1%。美国仍然是全球卫星制造业的霸主,2017年其卫星制造产业收入88亿美元,占比约57%;其他国家总计67亿美元,占比约43%。

2017年全球卫星服务业实现收入1287亿美元,占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的48%,是卫星产业的主导领域。其中,大众通信消费领域仍是整个卫星服务业的主要驱动力,其2017年收入达1085亿美元,占卫星服务业的84%;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收入为179亿美元,占比为14%;对地观测业务收入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占比为2%。

随着国内商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发射,国内商业遥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空间信息服务产业也在相关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不断完善。作为国内首个管理运营高分辨率商业卫星的公司,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目前拥有一颗高分辨率光学 A 星,两颗高分辨率视频卫星和一颗技术验证星,可以作为平台基础数据库丰富的数据源;同时与国内众多遥感相关中心机构和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数据共享和推广、服务开发、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方面合作推进空间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化,为广大对空间信息和服务具有需求的单位和行业、大众潜在服务需求等提供最直接的产品与信息服务,通过不断开发需求和完善服务链,健全空间信息应用综合服务体系,推进商业遥感应用快速发展。

针对丰富的商业空间信息服务,用户有着广泛的选择范围,空天地信息技术使用门槛变得更低。国内组织机构及个人可以充分利用优质的空间信息服务和云计算资源进行科学研究、空间信息应用开发及创业等。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及大众用户可以在互联网遥感市场中根据自身需求,购买或定制不同层次、不同加工级别的遥感数据产品及服务,使空间数据服务变得更加专业化且具有针对性。商业化空间数据和应用服务作为可交易的一种商品,有着开放的市场和明确的渠道。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内卫星遥感服务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快速、便利的空间信息服务。空天地一体化应用服务中心能够实现企业与用户的交流对接、需求采集、订单受理、产品交付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空间信息数据产品与服务。

综上所述,本项目有较好的市场空间,可行性较高。

1.1.3技术分析

本项目技术依托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面向航天信息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从事基础性、战略性技术研究,不断开发新产品,是国际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具有很好的技术优势。

1.1.4项目建设的优势

(1)政策优势

国务院批复《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 年)》,明确指出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发展新机制,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积极开展区域、产业化、国际化及科技发展等多层面的遥感、通信、导航综合应用示范,加强跨领域资源共享与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加速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其他新技术、新应用的融合,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培养发展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实施大数据发展计划和“互联网+”行动等重点工作做出详细部署。吉林省在“十三五”时期将建设集“卫星研制—在轨运营—图像处理、分发—图像产品营销”为一体的商业化卫星及应用产业基地,加快突破遥感信息产品处理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到2020年,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形成4个千亿元规模产业,遥感卫星、通用航空等成为新的增长点,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引领、带动和支撑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2)产业基础优势

长光卫星吉林一号光学 A 星作为国内目前商业化程度最高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除了满足军民融合的基本需求之外,同时还获取了大量国内外不同地区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与东北地区主流的迫切的需求进行了对接,目前已经在林业、农业等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相关应用产品和服务已经展开了先行先试的应用示范;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同时与武汉大学、中科院遥感所、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吉林大学等高校合作,拓展吉林一号 A 星数据在其他行业的应用示范研究。

作为国内首个运营全产业链的公司,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计划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吉林一号光学 A 星、视频星、灵巧验证星的高级影像产品与服务进行深度开发,对国内外广大公益研究机构扩大数据免费试用范围,与国内外广大遥感产品和服务开发商和机构进行紧密合作,成为国内首个自主的商业卫星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推广国内空间信息的应用与服务。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东北地区高新企业,紧密围绕东北地区需求,为行业、区域应用提供数据和应用服务支持。从产业发展来看,长光卫星公司具备为本项目提供用产业基础服务的能力,可以实现将整个空间信息产业链做大做强,成为空间信息获取和应用基础服务商。

(3)人才优势

长春新区集聚了吉林大学、东北师大、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应化所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区内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0个。拥有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园区和基地34个;聚合中科院长春分院、吉林大学等“一院四所四校”建设的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搭建起了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等专业技术平台和政务、信息、金融、人才等公共服务平台。

(4)区位优势

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隶属于长春新区,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长春新区位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核心腹地和我国东北地区地理中心,是哈(尔滨)大(连)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区内龙嘉国际机场是国家干线机场,京哈、珲乌等高速公路交汇于此,京哈、哈大高速等铁路干道贯通全域,开通了长满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初步形成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与东北其他地区、京津冀及东北亚周边国家人员货物往来便利。新区依托龙嘉国际机场和铁路综合货场建设,正在打造国际空港和国际内陆港“两大港口”,构建向西、向北、向南“三大通道”,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面向东北地区的空天地一体化应用服务中心由应用服务分系统、数据处理分系统、存储管理分系统、数据组织分系统、数据传输分系统、安全控制分系统、应用客户端和二次开发工具等八部分组成。

(1)应用服务分系统:实现卫星资源、数据资源、软件插件、用户处理任务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与服务。

(2)数据处理分系统:数据处理分系统从应用服务分系统接收用户定制的各类数据处理任务,并综合调度各类计算资源实现特定的数据处理服务。

(3)存储管理分系统:基于大规模、分布式存储体系架构,构建开放的海量数据存储支撑环境。通过共享文件系统实现分布式数据资源的统一存储访问,通过多级存储体系架构实现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4)数据组织分系统:基于统一时空基准与框架,建立全球海量异构数据组织模型,完成平台数据库设计,实现通用数据产品、专业处理产品等数据资源及其元数据的统一组织管理。

(5)数据传输分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传输接口,实现空天信息数据在分布式多节点间高效、可靠的传输。

(6)安全控制分系统:形成保护资源与服务安全、网络安全和计算环境安全的系统级防护能力,为实现大规模信息共享提供安全控制技术支撑。

(7)应用客户端:空天地一体化应用服务中心的客户端是空天地一体化应用服务中心最终用户的使用和操作窗口,主要包括插件引擎、界面浏览交互插件包等八个部分。

(8)二次开发工具:提供平台二次开发需要的 SDK 和 API 等、开发手册、开发编译环境、示例代码、集成环境安装包等工具。支持用户使用平台提供的通用插件进行二次开发。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50亿元,其中建设投资40亿元。

图表1: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序号

费用名称

投资额

占总投资的比例%

备注

1

建设投资

400000

80

 

2

建设期利息

 

 

 

3

流动资金

100000

20

 

 

项目总投资(1+2+3)

500000

100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0亿元,利润万元,投资回收期年(税后,含建设期年),投资利润率%。

图表2: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销售收入

万元/a

300000

正常年

2

利润总额

万元/a

100000

正常年

3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30

所得税后

4

财务净现值(Ic=15%)

万元

112453

所得税后(运营期5年)

5

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

a

7

包括建设期2年

6

投资利润率

%

38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空天地一体化应用服务中心的建设将开创我国商业遥感新纪元,对我国的空间信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极大地满足各行业、区域各部门的应用需求,为国家安全、军队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独立自主的产品信息和服务保障。

1.5 合作方式

合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

1.7 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新区北湖开发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目前,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投资建设的数据中心地面系统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应用服务平台已进入招商引资阶段。

2、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高新北区明溪路1759号

2.2概况

长春新区是2016年2月3日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17个国家级新区,紧邻长春市主城区,主体位于长春市东北侧,批复面积约499平方公里,管辖范围包括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长德经济开发区四个区域。

国家批复的《长春新区总体方案》,明确了新区的战略定位、功能布局、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战略定位是:打造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和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功能布局是:构建“两轴、三中心、四基地”,“两轴”即哈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轴、长吉高端服务业发展轴;“三中心”即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四基地”即高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产业基地、临空经济产业基地、健康养老产业基地。战略任务是: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区,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推动长吉图联动发展,加快长吉图一体化进程;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打造“丝绸之路”北线的新平台、新门户和新通道,实现新区向国际自贸区过渡。发展目标是:争取到2020年,新区立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建成,陆海联运的对外物流通道初步畅通,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创新驱动能力明显提高,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隶属于长春新区,总体定位是东北亚区域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面向自贸区的复合枢纽型国际内陆物流港,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长春市北部重要的生态旅游休闲区。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1日,是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公司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基金管理中心等五个股东单位和33名自然人组建而成,总注册资本11.83亿元。

2015年10月7日,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组星成功发射,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同时也创造了由一个研发团队一箭成功发射四星的历史。“吉林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我国第一颗以一个省的名义冠名发射的自主研发卫星、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商用卫星,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也是我国第一次以灵巧方式在轨成功成像、国产CMOS第一次在轨技术验证。

2017年1月9日,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视频3星(林业一号卫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从此“吉林一号”星座又增添一名新成员。该星作为全国首颗和林业系统深度合作并以“林业一号”命名的卫星,其获取的遥感数据将全面提高吉林省乃至全国林业遥感信息化水平,为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火灾预警与防控、荒漠化与沙化防治、湿地保护与监测、病虫害预警与防治等林业重点工作提供时间与空间分辨率更高、覆盖能力更强的卫星数据服务。

公司依托“星载一体化”、“机载一体化”等核心关键技术,建立了从卫星、无人机研发与生产到提供遥感信息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卫星与无人机系统及其部组件的研发、载荷系统的研发;卫星检测系统、设备的研发;卫星地面系统开发建设,卫星跟踪、控制、监视、显示设备的设计制造;卫星与无人机应用系统及其相关设备的设计、开发、销售;卫星相关工程的开发及承揽;卫星及无人机遥感信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服务;卫星设备的销售和维修服务;卫星、无人机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无人机监控、质保及货运服务。

公司采用“大众开发、万众创新”的发展思路,与吉林省政府、长春市政府联合成立了总规模5亿元人民币的“吉林省航天信息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并将在风景优美的北湖岸边吉星大厦内建设可同时容纳2000人的创客空间。此外,占地21.6万平方米的“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落成后,公司将具备年产30颗卫星和200架无人机的能力,并形成以卫星研发与生产为核心的全产业链集群。

公司秉承“团结、创新、拼搏、务实”的“一箭四星”精神,以“用空天地一体化遥感信息产品服务全球70亿人”为使命,以“建立基于互联网的遥感信息平台、不断推出创新性产品”为目标,愿为推动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并谱写中国商业遥感卫星的辉煌明天而全力奋斗!

 新手指南
  • 免费注册
  • 立即登录
 我要投资
  • 发布投资
  • 投资信息
  • APP开发
 融资需求
  • 发布融资
  • 融资信息
  • 投资动态
 推广服务
  • 推荐投资者
  • 活跃投资者
  • 活动信息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顾问委员会
Copyright©2015-2017  吉林投资网 吉ICP备15006574号-4 长春拓维科技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站长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