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简介
辽源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是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目前不仅面临着培育接替产业发展的问题,而且还面临着城市功能转换的问题,这些都是老工业基地中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本项目结合相关政策及辽源国家矿山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因地制宜,拟打造以民俗博物馆为中心的吉林省国际民俗艺术文化旅游产业园。
1.1.2市场前景
(1)民俗文化及民俗旅游现状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民俗的根本属性是模式化、类型性,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其他属性。模式化的必定不是个别的,自然是一定范围内共同的,这就是民俗的集体性:民俗是群体共同创造或接受并共同遵循的。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如此看来,民俗风情旅游不仅仅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而且也已经成为满足西方人想像、“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
(2)民俗博物馆旅游市场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的需求和消费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旅游消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旅游需求已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综合服务型旅游转变;从单纯的追求游山玩水或游览文物古迹,向追求较高层次的精神层次转变:;旅游者已从少数上层人士向普通老百姓转变。总的来说,旅游消费正向审美和文化方向过渡,人们对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文化活动与娱乐活动已经结合在了一起。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博物馆建设速度加快的同时,传统的收藏、研究、教育三大基本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求,许多博物馆逐渐朝新的方向发展演变,同时拥有如学术据点、文化沙龙、娱乐厅、购物中心、接待室、旅游景点等多重角色身份。休闲旅游诸多功能使博物馆更加人性化,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好地达到为大众服务这一目的。
同时,博物馆本身也是极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世界知名博物馆每年都要接待上百万慕名而来的游客。好的博物馆不但优秀的展览和活动是高品质的旅游产品,而且建筑外观也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艺术品位,如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此外现代博物馆的内部设计已经不再把满足观众的智力需要当作唯一目的,而是努力营造,舒适而功能多元化的博物馆内部空间,博物馆的布局中除了展厅、库房等基本区域外,还有休息、互动、娱乐、用餐等休闲的专门区域。
民俗博物馆的概念使博物馆类别更为丰富,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博物馆趋向与旅游更加紧密的结合,旅游成为博物馆机构的重要收入,同时民俗博物馆成为提升旅游内涵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本项目的建设将大大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就业充分,社会安定团结,将加速辽源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推动辽源市文化产业建设,将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充分结合,使得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社会显著进步。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2016〕36号),国家旅游局关于《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旅发〔2016〕48号,2014年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新常态发展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战略构想的提出;《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求,到“十三五”末,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产业优势
2017年辽源旅游业将迎来新的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将迎来新机遇。深度开发特色旅游资源产品,推动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创新宣传营销方式,促进旅游区域合作,全面提升产业规模、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发展环境,努力建设区域性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打造特色旅游品牌。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305.48万人,同比增长20.74%;旅游总收入50.18亿元,同比增长26.05%。
(3)区位交通优势
辽源区位条件较好,交通十分便捷。国道303线、四梅铁路贯穿全境,辽西铁路、伊辽高速、营梅高速、吉草高速、辽西高速、辽长铁路已经建成,伊开高速二期、集双高速辽源段开工,辽源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四松电气化铁路加速推进。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方案及规模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3000平方米,影视外景地选择园区公共景观带,特色民宿另外选址。
1.2.2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只禾民俗博物馆、国际民俗产品交易中心、大学生文化创业基地、中小学平安教育基地、嘉兴文化合作基地、艺术画廊、艺术品拍卖中心、艺术品鉴定中心、艺术品展卖中心、辽源名人蜡像馆、创意工厂、艺术培训基地、中央厨房、特色餐饮区、银行、园区超市、办公区等园区基础设施。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2000万元,其中建设资产投资9000万元。
表1: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序号
|
费用名称
|
投资额
|
占总投资的比例%
|
备注
|
1
|
建设投资
|
9000
|
75
|
|
2
|
建设期利息
|
|
|
|
3
|
流动资金
|
3000
|
25
|
|
|
项目总投资(1+2+3)
|
12000
|
100
|
|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建成后,年营业收入11069万元,利润3333万元,投资回收期4.6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28%。
表2: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指标
|
备注
|
1
|
营业收入
|
万元/a
|
11069
|
正常年
|
2
|
利润总额
|
万元/a
|
3333
|
正常年
|
3
|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
|
24
|
所得税后
|
4
|
财务净现值(Ic=10%)
|
万元
|
2654
|
所得税后
(运营期10年)
|
5
|
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
|
a
|
4.6
|
包括建设期1年
|
6
|
投资利润率
|
%
|
28
|
所得税后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本项目建成可以带动当地GDP。对于丰富群众生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就业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西安区工业集中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计划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西安区工业集中区
地址: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
2.2概况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带,因东辽河发源于此而得名,地理概貌为“五山一水四分田”。辽源市幅员面积514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下辖东丰、东辽两县,龙山、西安两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30万,其中城区人口50万。
辽源历史比较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青铜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满清重要发祥地之一,清代被辟为皇家“盛京围场”。因首开我国人工驯养梅花鹿之先河,被誉为“中国梅花鹿之乡”,并以其浓郁的关东黑土地文化,亦享有“中国琵琶之乡”、“中国二人转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剪纸之乡”、“中国袜业名城”等美誉。
辽源西安区工业集中区是2005年省政府批准成立设立的省级工业集中区,享有部分省级管理权限。位于辽源市西安区境内,规划面积20.74平方公里。集中区距长春、四平仅一小时路程,距沈阳二小时路程。辽源-长春高速公路出口位于集中区境内,两区两园中有三个园区拥有铁路专用线,具备承接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外溢的相对区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