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秸秆收割机是在农作物成熟或接近成熟时,根据农艺要求,用机械来完成对秸秆收割的作业农机具,它是一种针对新型能源开发和减轻农民朋友劳动强度而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农业机械,缩短了农民的劳动周期,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解放出来。秸秆粉碎机可粉碎玉米杆、秸秆、花生皮、豆秆、花柴等能燃烧的农作物废料秆,避免了这些农作物秸秆白白燃烧,很好地保护了环境,有效地开发了再生能源。秸秆打包机是一种利用液压原理,通过压缩将秸秆、稻草等压缩成块,利于稻草储蓄、运输以及利用的环保设备。
本项目总规划生产移动式秸秆收割粉碎机、固定式秸秆粉碎机6000台,配套打包机6000台。
1.1.2市场分析
(1)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的粮食生产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四川等 13 个粮食主产省(区)秸秆理论资源量占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的 70%以上。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农业资源,用则为宝,弃则为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事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治大气污染的大局。伴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我国每年的农业秸秆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每年要产生6亿多吨的农业秸秆。据有关专家测算,目前国内无法利用而被焚烧的秸秆量至少占总量的30%。因此,大力推进农业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意义重大。
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不断拓宽、科技水平明显提高、综合效益快速提升。虽然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扶持政策有待完善,在秸秆综合利用相应环节还缺少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导致秸秆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农民和企业直接受益的不多,不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二是科技研发力度仍需加强,部分关键技术相对薄弱,专用设备不配套,秸秆利用投入高、产出低,一些综合利用技术还存在技术标准和规范不明确的问题。三是收储运体系不健全,目前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经纪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力量较弱,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加上茬口紧、时间短,致使离田利用能力差。四是龙头企业培育不足,秸秆综合利用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利用商业模式较少,龙头企业数量缺乏,带动作用明显不足,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缓慢。
(2)农业机械设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提升农机化水平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农机产业得到显著的发展,已经形成内燃机、拖拉机、运输机械、收获机械、牧业机械、拖内配件等诸多小行业,并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机械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农村中的应用加快了我国农村农业劳动力结构革新,这些都促进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农业机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在国家层面,“三农”一直是国家关心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乡村振兴规划。规划提出,2020年,农村建设初步见效;2035年取得决定性增长;2050年实现全面现代化。由于农机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故而,随着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将为农机工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发展市场以及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农机化已经从主要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延伸;从粮食作物快速向棉油糖经济作物扩展,向养殖业、加工业拓展,农业产业各领域各环节迫切需要加快“机器换人”。“十三五”时期我国力争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其中粮食作物超过80%,在全国建成500个以上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有条件的省率先整体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3)秸秆机械化现状及前景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和途径是秸秆高留茬、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秸秆覆盖培肥地力,秸秆铡切、揉丝、捡拾、青贮微贮黄贮干贮做饲料,秸秆深加工做燃料、基料、原料、颗粒饲料等(经过颗粒机、秸秆压块机、饲料颗粒机加工而成)。这些技术的实施不可能依靠人工进行,大规模实施必然需要机械化来完成。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机械化是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技术措施。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7亿吨左右,列世界之首,主要有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其中玉米秸秆战36.7%,稻草秸秆占27.5%,小麦秸秆占15.2%。其粮食作物秸秆占了总量的90.5%。50%以上的秸秆资源集中在四川、河南、山东、河北、江苏、湖南、湖北、浙江等9省,西北地区和其他省份秸秆资源分布量较少。稻草主要在长江以南的诸多省份,而小麦和玉米秸秆分布在黄河与长江流域之间,以及黑龙江和吉林等省份。
目前延边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延边州农机部门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积极争取补贴资金进行示范推广,不断提高农民使用新技术、新机具积极性。加快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对联合收割机、秸秆打捆机及与其配套的免耕播种机实行优先敞开补贴。同时,在全州范围内开展“玉米秸秆全覆盖宽窄行平作免耕栽培技术”田间示范,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将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减少秸秆废弃、促进草食畜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来抓,实现秸秆饲料化、基料化等利用,利用当地农业秸秆做燃料发电,实现资源再利用的“绿色能源”。
面对全州广阔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及大量的秸秆资源,本项目依托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制造秸秆收割机、粉碎机和打包机,为全州乃至全省提供先进的秸秆机械设备,促进农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便利操作,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的机械化、产业化发展,因此,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1.1.3技术分析
本项拟引进已有专利的生产技术,移动式秸秆收割粉碎机专利号CN202197560U、固定式秸秆粉碎机专利号CN204482408U、秸秆打包机专利号:CN106613030A。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16年国家发布《关于编制“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科技攻关,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共性难题,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选择重点区域,积极打造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化、产业化发展。”
2016年吉林省发布《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问题提到,“建立以机收捡拾打捆为重点的较完善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制定田间收储实施方案。积极扶持以机收捡拾打捆为重点的收储运服务组织发展,推广农作物联合收获、秸秆捡拾打捆全程机械化,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专业化秸秆收储运机构,逐步形成商品化秸秆收储和供应能力”。同时省政府还将秸秆还田、捡拾打捆等机械设备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鼓励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秸秆还田、捡拾打捆等秸秆综合利用设备,推广秸秆还田、捡拾打捆机械化生产装备和作业技术。
(2)资源优势
延边州农作物种植面积广阔,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 2016年延边州玉米种植面积195.9公顷,水稻种植面积38.3千公顷,玉米按每公顷生产13.5吨计算,每年可产生秸秆量264.47万吨,水稻按每公顷产生7.5吨计算,每年可产生秸秆量28.73万吨。2017年,延吉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计划18101公顷,粮食作物计划播种面积15611公顷,其中,玉米计划播种面积9213公顷,与上年相比减少了23.4%;大豆计划播种面积3006公顷,与上年相比增加了264.8%;水稻计划播种面积3144公顷,与上年相比增加了20%;薯类计划播种面积248公顷,与上年持平。经济作物面积计划2490公顷。
(3)区位优势
延吉东邻朝鲜、俄罗斯,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处于东北亚经济圈腹地,是图们江流域“金三角”的支点城市之一。延吉市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海运齐全的交通运输网。已成为韩国、日本、俄罗斯和北美国家通向中国东北亚及亚欧大陆最便捷的国际通道。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项目总规划移动式秸秆收割粉碎机、固定式秸秆粉碎机6000台,配套打包机6000台。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2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874平方米,其中建设车间23088平方米。主要建设铸锻车间、精加工车间、组装车间、总检车间、喷漆车间、包装车间、材料库、成品库、办公、宿舍、公用工程等。配套水、电、气、道路等基础设施。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40000万元,其中建设资产投资32000万元。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序号
|
费用名称
|
投资额
|
占总投资的比例%
|
备注
|
1
|
建设投资
|
32000
|
80
|
|
2
|
建设期利息
|
1200
|
3
|
|
3
|
流动资金
|
6800
|
17
|
|
|
项目总投资(1+2+3)
|
40000
|
100
|
|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45000万元,利润9000万元,投资回收期5.5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22%。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指标
|
备注
|
1
|
销售收入
|
万元/a
|
45000
|
正常年
|
2
|
利润总额
|
万元/a
|
9000
|
正常年
|
3
|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
|
17
|
所得税后
|
4
|
财务净现值(Ic=10%)
|
万元
|
10170
|
所得税后
|
5
|
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
|
a
|
5.5
|
包括建设期1年
|
6
|
投资利润率
|
%
|
22
|
所得税后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本项目的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另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延吉市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进一步促进延吉市经济的稳定发展。
1.5合作方式
独资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延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正在洽谈中,项目计划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延边富国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法定地址:延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法人代表:男春山
2.2概况
延边富国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位于延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营建材生产加工机械等。公司秉承“为顾客服务,勇攀高峰”的经营理念,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延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3年5月3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从2007年3月22日正式向省里申请升级,于2010年11月29日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目前,全区规划面积为5.33平方公里,实际控规面积11.98平方公里。
经过二十一年的发展,高新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亿元,区内河南片实现了“七通一平”,河北片实现了“三通一平”,长白山东路、人民路与延东桥、长白山桥形成了“井”字形的交通网络;建设了中小企业园、科技工业园、IT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朝鲜族特色食品园、科研创业基地等园区和基地;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科学投入,为高新区的高、新、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高新区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投资环境不断提升,2008年,被评为“全国省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百强”,2012年2月被新华社半月谈杂志评为“全国投资环境十佳园区”。高新区连续七年被评为“吉林省先进开发区”和“延边州先进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