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梅河口开发区工业新城,通过PPP模式合作建设园区,利用园区进行招商,投资方可以利用每年企业产生的税费等实现盈利。园区主要建设生产区、物流区,研发区、中药材加工区、医疗器械区等基础设施,极大完善了梅河口市的医药产业周边配套设施,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
1.1.2市场前景
医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医药的需求按照消费层次划分可以分为:①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按照种类划分可以分为:②医药产品需求和医疗服务需求。
医药的刚性需求是指满足大部分国民基础救治的医疗保障,刚性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与人口结构的变化,疾病谱的变迁密切相关。我国人口老年化加剧,肥胖人群增多等都将驱动医药刚性需求的上升。到204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预计将达到28%,65岁以上老年人的年均医疗开销是青壮年的3倍,老年化社会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十分巨大。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与世界都将面对慢性病负担比率逐渐增高的问题。目前中国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影响慢病的主要社会决定因素包括工业化、城镇化和老龄化。
近年来,全球医药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根据预测,从2012年到2017年,全球医药市场将以5.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并将在2017年达到1.24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尽管近两年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增速有所放缓,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框架建设基本完成,政府投资建设重点从大中型医院向社区医院、乡村医院转变,国家对卫生支出的比重继续攀升,改革红利为医药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同时,考虑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疾病图谱变化、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医保体系的健全等因素的驱动,预计未来我国医药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2017年1到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达73.0亿人次,同比增长3.0%;2018年1-2月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就达到了13.0亿人次,同比增长5.6%。
虽然诊疗次数同比增速略有下降,但无论是整体的医疗需求还是个体的医疗需求都在不断加大。我国门诊病人及出院病人人均费用均实现连续增长,人均诊疗费用的增加叠加诊疗需求的上升,我国医药行业将继续维持稳定增长。
医疗机构和医院端就诊人次数及增速(亿人)
国内的医疗环境没有发生除了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迁移导致的刚性用药需求外,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追求的是用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高端药物、创新技术,我们将其定义为对医药的弹性需求。最具代表性的领域是抗体生物药、精准医疗、互联网医疗等。
国务院高度关注发展医药产业。2010年国务院发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是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将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医药健康产业是具有较强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绿色引擎”,对于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实体经济增长、建设健康幸福城市意义重大。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积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等7个方面的任务, 把中医药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医药产业是支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基础,是具有较强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在惠民生、稳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建设;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建立中医古籍数据库和知识库;加快中药标准化建设,提升中药产业水平;
(2)产业优势
医药健康产业成为吉林省梅河口市实现“建设实力梅河口”构想的四大主攻产业之首。一个新兴的医药城市正在发展壮大。梅河口市制定了产业发展意见,设立了2亿元的专项资金和引导基金,提出了到2020年医药工业产值翻一番,达到600亿元以上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产业定位科学,目标明确,路径精准。 梅河口市在制药产业上,既有传统的优势,也有十三五医药健康产业的宏伟规划。梅河口地处长白山门户,是长白山中药材的集散地,丰富的资源为全市医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区位交通优势
梅河口市区域中心优势突出,素有“长白山门户”之称,处于长春和沈阳两大经济圈的区位中心,半径200公里范围内,环绕着吉辽两省10多个大中城市,辐射人口400多万人。梅河口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国道202线、303线贯穿全境,与沈吉线、四梅线、梅集线,沈吉、营松、营梅、集双过境高速公路,构成接轨长吉图、沟通渤海湾、连接长白山的综合交通体系。
梅河口市距省会长春271公里,距通化市区120公里,位于沈吉、长通两线的交汇点,是吉林省东南部交通要冲和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是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煤炭生产集聚地,同时也是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文明城市。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方案及规模
建设占地面积200亩医药产业园区。
1.2.2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包括生产区、物流区,研发区、中药材加工区、医疗器械区等基础设施建设。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50000万元,其中建设资产投资100000万元。
表1: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序号
|
费用名称
|
投资额
|
占总投资的比例%
|
备注
|
1
|
建设投资
|
100000
|
66.6
|
|
2
|
建设期利息
|
|
|
|
3
|
流动资金
|
50000
|
33.4
|
|
|
项目总投资(1+2+3)
|
150000
|
100
|
|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100000万元,利润30000万元,投资回收期6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20%。
表2: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指标
|
备注
|
1
|
销售收入
|
万元/a
|
100000
|
正常年
|
2
|
利润总额
|
万元/a
|
30000
|
正常年
|
3
|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
|
15
|
所得税后
|
4
|
财务净现值(Ic=10%)
|
万元
|
40150
|
所得税后
|
5
|
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
|
a
|
6
|
包括建设期1年
|
6
|
投资利润率
|
%
|
20
|
所得税后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将通过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引进落地一批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的大项目,从而推动医药健康产业的集群集聚发展。
1.5合作方式
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梅河口开发区工业新城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计划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梅河口经济开发区
地址:吉林省梅河口市人民大街2008号
2.2概况
梅河口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吉林省中部城市群重要的支点城市、吉林省东南部门户城市。全市幅员2174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9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2万人,城区常住人口30万人,城镇化率63%。2013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平安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和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十佳“美丽中国·最美城镇”等荣誉称号,经济综合发展水平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3年保持全省县市第1位。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亿元,增长9%,比全省增幅高2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42.3亿元、增长11.6%,地方级财政收入30.5亿元、增长8.6%,总量稳居全省县市第1位,地方级财政收入排名市州本级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85亿元、增加值170亿元,均增长10%,总量排名全省县市第1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亿元,增长13%,增速居全省市州和县市第1位,经济运行实现“十三五”开门红。
梅河口市产业发展优势明显,重点打造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和后劲巨大,引进了康美药业、四环医药、步长制药、国药集团等国内排名前列的企业集团,医药工业产值占工业经济的43%,总量占全省的14.3%。食品加工产业形成了以玉米、果仁、绿优米深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是亚洲最大的树生果仁加工集散地、亚洲最大的食用酒精生产地、中国最大的肥肝生产地。商贸物流产业建设了全省一流的建材、汽贸、农贸等八大专业批发市场,是吉林省东南部商贸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现代服务业与社会事业、现代农业、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区域医疗、教育、文体“三个中心”,全力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梅河口经济开发区于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是省级经济开发区,副县级建制,主要职能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被评为“深港企业投资潜力城市”、“全国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工业园区”。2008年12月,开发区与中科院共同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县级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工作站。开发区规划面积8.54平方公里,区内企业已达236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4户。现有生物医药、果仁食品、轻工机械、冶金化工、商贸物流5个产业区。有世界最大的树生果仁生产加工集散地、亚洲最大的玉米转化优级食用酒精生产地、全国最大的鹅鸭肝生产地、全国最大的油田抽油泵管生产地、东北重要的海绵钛生产地、吉林省东南部绿优米生产加工集散地、吉林省东南部最大的能源生产集聚地、吉林省东南部中医药和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区域内鑫利达汽车农用车交易市场居东北第二,长白山建材城居吉林省第二,金铎农贸批发市场是全国农产品综合批发百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