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简介
对苯二甲酸,主要由对二甲苯制得,是生产聚酯的主要原料。常温下为固体,加热不熔化,300℃以上升华。若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可于425℃熔化。常温下难溶于水。主要用于制造合成聚酯树脂、合成纤维和增塑剂等。
对苯二甲酸主要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进一步用来生产聚酯纤维和薄膜。聚酯也可作为多种塑料使用,用作除草剂、粘合剂、印刷油墨、涂料和油漆的中间体,亦被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对苯二甲酸和双酚A生产的聚芳酯是热塑性结构材料,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本项目生产50万吨高纯度对苯二甲酸,产品成本低、质量高,销售性价比同行业高很多,在国内外都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1.1.2市场前景
(1)对苯二甲酸(PTA)发展现状
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同时,PTA的应用又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PET)。聚酯包括纤维切片、聚酯纤维、瓶用切片和薄膜切片。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PTA生产国,我国PTA产能分布也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而江浙地区为PTA产能最为集中的地区。从规模上来看,单套产能150万吨/年(含)以上的PTA装置为近年来新建投产主流。供应商方面,逸盛石化、翔鹭石化及恒力石化为国内前三大PTA供应商,其总产能约达2425万吨/年,占国内总产能的57%。逸盛石化PTA总产能排名国内首位,共有7套PTA装置,总产能约1370万吨/年。
2007-2014年,中国PTA产能逐年增长,尤其是在2012年和2014年,产能增量均在1000万吨左右,截至2014年底的产能约为4335万吨,较上年期末增长19.25%。自2007-2014年我国PTA行业产能从670万吨增加至4335万吨,期间复合增速达23.1%。2016年国内PTA总产能接近4909万吨。2017 年实际月度负荷较高,行业整体去库存。 2017 年行业供给端一方面新增产能不多,仅有蓬威石化 90 万吨/年产能复产,预计复产的翔鹭与远东,以及预计投产的嘉兴石化均未能达产;另一方面部分大套装置检修频繁。需求端由于下游聚酯需求旺盛,带动 PTA 需求大幅增长。从月度有效负荷情况看, PTA 行业有效运行负荷较高,同时在高有效运行负荷的情况下,行业供需仍然紧张,整体处于去库存状态。
(2)苯二甲酸(PTA)需求趋势预测
国内市场中,有75%的PTA用于生产聚酯纤维;20%用于生产瓶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各种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包装;5%用于膜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包装材料、胶片和磁带。可见,PTA的下游延伸产品主要是聚酯纤维,另外少量用于生产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DOPT(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及其他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PTA为原料的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着,不仅食品包装中越来越多地应用聚酯材料,而且在医药、化妆品等非食品包装中以及在PBT工程塑料、不饱和聚酯树脂等行业的应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PTA主要下游为聚酯产品,包括涤纶长丝、短纤、切片、瓶片及聚酯薄膜,聚酯行业消费需求占到PTA总需求的99%左右,其余为DOTP(增塑剂)及粉末涂料等。聚酯(PET)是由PTA和MEG 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产品,一般分为长丝(涤纶长丝)、短纤(涤纶短纤)、瓶片(瓶级聚酯切片)、切片(纤维级聚酯切片)、聚酯薄膜等5个大类。其中,长丝产能在聚酯总产能中占比最高,占53.4%左右,而其余三类产品则分别占比10%-18%左右。其中,长丝、短纤、切片均为纤维产品,下游运用于服装纺织品行业,少量有聚酯瓶片下游为饮料行业,薄膜则广泛用于玻璃钢行业、建材行业、印刷行业、医药卫生等。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纺织制造中心,因为国内生产受益于廉价劳动力。该地区计划建立更多工厂,在可预见的未来,亚太地区预计将推动和主导PTA市场。到2020年亚洲、太平洋地区仍将是世界最大的对苯二甲酸(PTA)市场,因为该地区生活水平提高,跨行业使用PTA产品以及制造业扩张。到2020年全球PTA需求预计从2011年以5.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6600万吨,其中亚太地区预计占需求的大约82%。同时,北美需求6%,欧洲需求5%,拉丁美洲需求4%,中东和非洲需求3%,也为市场增长做出贡献。
然而,工业生产的啤酒和其他酒精饮料瓶以及家用产品容器仍然主要使用玻璃,对于PTA消费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市场。
1.1.3技术分析
工艺路线采用日本三井-阿莫柯生产PTA工艺技术过程(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涤纶二厂22.5万t/a苯二甲酸装置),专利商为三井石油化学株式会社。合同承包是三井造船株式会社,负责设计和设备成套。其装置以对二甲苯为原料,用空气在乙酸溶剂中液相氧化法生产对苯二甲酸(TA),再经加氢精制生产PTA。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产业优势
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是吉林省仅有的两个专为发展石油化工项目设立的园区之一,园区以恢复原前炼炼油化工装置为核心,依托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优势,完善服务配套功能,通过资源的合理高效转化和有机结合,形成产品链上下游一体化、资源配置合理、技术先进、产业间关联性强的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化工产业集群。
(2)交通优势
宁江区位优势明显。宁江地处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结合部,位于长哈经济带、哈大齐工业走廊之间,东与扶余县为邻,西、南与前郭县接壤,北与黑龙江省肇源县隔江相望。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区内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京哈、长白铁路穿城而过,203国道、102国道、京哈、大广高速公路、图乌、开方等国省级公路贯通东西南北,水路从松原港,可直航吉林市、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佳木斯市,通过乌苏里江进入黑龙江而出海。海路7小时到达营口巴鱼圈港,10小时到达大连港。航空90分钟到达长春机场,120分钟到达哈尔滨机场,可谓区域中心,八方通达。
(3)人才优势
拥有师资力量雄厚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4所,可以保证全市企业中等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和技工学校等一批职业高中等职业学校,年可培养专业职业技术人才8000人;同时,松原市政府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吉林大学签订了人才和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吉林省农科院和吉林农业大学深入合作,可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4)政策优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化工新材料、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强化危化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工园区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国际合作等八项主要任务。
《吉林省开发区“十三五”规划》指出,利用现有石化产业基础,统筹上下游物料平衡和产业延伸关联,推动吉化与地方融合发展,开辟化工原料多元化路线,加快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页岩油(气)化工,加强关键技术公关,延伸乙烯、丙烯、酒精等产业链条,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础。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占地30万平方米,年产50万吨高纯度对苯二甲酸(PTA)。
1.2.2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有提取车间、加工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办公室、提取设备、水处理设备、自动化设备等配套设备。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1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000万元。
表1: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序号
|
费用名称
|
投资额
|
占总投资的比例%
|
备注
|
1
|
建设投资
|
80000
|
72.7
|
|
2
|
建设期利息
|
|
|
|
3
|
流动资金
|
30000
|
27.3
|
|
|
项目总投资(1+2+3)
|
110000
|
100
|
|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银行贷款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83015.03万元,利润25000万元,投资回收期5.4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23%。
表2: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指标
|
备注
|
1
|
销售收入
|
万元/a
|
83015.03
|
正常年
|
2
|
利润总额
|
万元/a
|
25000
|
正常年
|
3
|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
|
17
|
所得税后
|
4
|
财务净现值(Ic=10%)
|
万元
|
30886.9
|
所得税后
|
5
|
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
|
a
|
5.4
|
包括建设期1年
|
6
|
投资利润率
|
%
|
23
|
所得税后
|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本项目的建设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今后石油化工工业自动技术发展与应用的趋势。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同时带动本地就业,为地方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5合作方式
独自或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技术
1.7项目建设地点
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
地址:松原市宁江区石化街929号
2.2概况
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是2011年10月13日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规划区(起步区)面积4.64平方公里。目前,石化园区拟扩区至28平方公里,相关审批手续正在办理中。松原石化园区以恢复原前炼炼油化工装置为核心,依托我市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纽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服务配套功能,通过资源的合理高效转化和有机结合,形成产品链上下游一体化、资源配置合理、技术先进、产业间关联性强的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化工产业集群,形成与大庆石化、长春一汽、吉林化工等周边产业群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产业格局,将松原石化园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精细化工一体化的石化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