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轴承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基础件,目前我国生产的滚动轴承的性能和质量水平总体不高,高档次轴承大部分依赖进口。随着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档次轴承需求量剧增。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轴承,轴重大于30吨重载铁路货车轴承,使用寿命200万公里以上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
1.1.2 市场前景
“十二五”期间铁路行业投资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9.1万km,高铁通车里程8,358km,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45%;到2012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1万km,客运专线1.3万km,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50%;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km,新建客运专线1.6万km,复线率50%,电化率60%。
随着我国铁路的六次大提速,提速铁路客车、货车需要的高精度轴承的需求量逐渐扩大,有非常大发展空间。2012年我国已建成客运专线总计49条线,在线运行的提速铁路客车、货车数量达到30万辆;到2015年全国提速列车的保有量将达到40万辆以上;到2020年在线运行的提速铁路客车、货车数量达到50万辆以上。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铁路网络,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及必要性
(1)政策优势
近年来,国家政府和部门频繁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和鼓励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该项目建设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可享受国家、省产业发展专项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对投资企业实行“一事一议”的投资促进政策。
(2)技术人才优势
项目在本地建设所需的人力资源科就地招募。我市人力资源丰富,市区设有职业院校,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人才。我市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距全国知名的“大学城”、“汽车城”长春仅需1小时,人才需求可得到满足。
(3)产业基础优势
辽源市现在已经形成具有一定的规模的铝加工产业集群。现有铝合金及相关企业11户,其中骨干企业6户,上市公司2户,产值超10亿元企业2户。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铝合金及深加工产品年产能达到50余万吨,年产值超39亿元。辽源市具有良好的发展铝精深加工的区位优势和市场环境。辽源市毗邻沈阳经济区,长春经济区,融入长辽一小时经济生活圈。靠近铝加工高端用户群,又具备良好的从事高端制造业配套服务的各种要素条件。周边的与铝加工密切相关的产业基地包括:长春轨道车辆基地、长春汽车制造基地、沈阳汽车制造基地、沈阳航空制造基地、沈阳装备制造基地、齐齐哈尔货运车基地、东北石油开采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医药生产基地、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基地等。辽源市靠近内蒙古通辽—霍林河煤电铝一体化产业基地,具备原材料供应优势,以及良好的物流优势。比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铝加工企业原料优势明显。
(4)基础设施条件良好
本项目选址周边公用设施齐全,具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配套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节省项目建设资金。
(5)交通运输条件优势
辽源区位条件优越,承载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辽源地处长春和沈阳两大经济区轴带上,北距长春100公里,南距沈阳200公里,国道303线、四梅铁路贯穿全境,辽西铁路、长辽高速、营梅高速、吉草高速与在建的辽西高速和即将开工的辽长铁路,构成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了东北腹地入海进关新通道。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轴承目前基本上依赖进口。目前国内的高铁动车组用轴承基本为SKF(瑞典斯凯孚)、FAG(德国舍弗勒旗下品牌)、Timken(美国铁肯姆)、NSK(日本精工旗下品牌),我国高铁和轨道交通要实现自主制造,关键零部件必须立足国内,对我国高速列车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有重要意义。根据铁道部“十二五”规划,2014年,我国动车计划16编组车990列,8编组车426列;2015年,计划达到1,995列,其中16编组车1,120列,8编组车480列。到2020年,计划达到2,200列,其中16编组车1,530列,8编组车670列。按照每列16辆编组动车需配备128套转向架设备用轴承及120套牵引电动机轴承计算,每列动车组四级修(1年)更换一次轴承,预计2015年,高速动车转向架轴承年需求量为20.65万套,牵引电机轴承年需求量为19.58万套。2015年,客车维修市场需求量为32万套,新车轴承市场为15.44万套,轴承总需求达到47.44万套。到2020年,在线运行的提速铁路客车数量达到30万辆以上,轴承总需求达到53.84万套。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 产品方案及规模
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轴承、轴重大于30吨重载铁路货车轴承、使用寿命200万公里以上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含油轴承。1.2.2建设内容
建设投资内容主要为厂房、办公楼、购置工艺设备、公用配套设施建设
1.3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预测
1.3.1 主要经济效益预测指标
项目总投资:5亿元
建设投资 :4.5亿元
流动资金 :0.5亿元
年营业收入(正常年份):10亿元
年利润总额(正常年份):4.85亿元
所得税 :1.2亿元
年税后利润(正常年份):1.8亿元
投资回报期:5.2年
建设周期 :1.5年
1.3.2 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设充分支持辽源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步伐,加速辽源市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辽源市经济发展壮大,增加地区经济总量,增加就业岗位,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同时项目建成后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化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工业布局起到突出作用。
1.4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4.1 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1.61亿人民币
1.4.2 资金筹措
拟筹措资金1.61亿元人民币
1.5 项目合作方式
独资
1.6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
1.7项目进展情况
前期谋划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地址:辽源市财富大路1633号
2.2概况
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是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现幅员面积为66.26平方公里。总人口40716人。已初步形成了以铝型材加工、新能源、医药健康、纺织袜业、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聚集了麦达斯铝业、利源铝业、麦达斯轻合金、东北袜业、富奥制泵、中聚新能源、鸿图纸业、博大伟业、麒鸣生物、均胜电子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大企业。 市委六届三次全会以来,辽源经济开发区立足自身实际,坚持差异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科学建设特色园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实现优势产业集中集聚。在抓好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信息、物流等配套服务业,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好、发展效益高的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聚集区。